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5_295第二十七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5_295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七章】

此曰‘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章句釋‘禮儀’以‘經禮’,釋‘威儀’以‘曲禮’。今按書逐段理會,則三百與三千可以一一分屬耶?
錫夏對:禮儀,以儀禮中大節而言;威儀,就其中小目而言。而‘三百、三千’之名,只是舉大數而言之也。朱子以‘三加’之類,提其大綱,而趙氏以揖讓、進退之説分屬説去者,大義可見,顧何可一一强配也?
‘尊德性’也,‘道問學’也,此二句政合玩究。尊之之工,道之之方,可以詳言歟?性欲尊之,卻欠藴藉,學安由乎?恐没把捉,此亦明言之。
魯春對:‘恭敬奉持’之謂尊,則‘吾之所受之正理’不可以不尊,‘尊’之一字,未嘗不藴藉矣。循是而之焉之謂由,則物各有‘當行之路’,不可以不由。‘由’之一字,未嘗無把捉矣。尊之之工,涵養是已;道之之方,格致是已。
‘性’上加一‘德’字,説得無幾於太重;‘學’上又加一‘問’字,話勢恐歸於架疊。聖人立言之微意,切欲聞之。
魯春對:‘德性’指其性之本然者而言,‘性’字上不言‘德’字,則此‘性’字易作兼氣質看。學,然後周知事物之理;而問,然後證其所學之疑。學而不問,則無以擇善而為學。所以‘性’字上捨‘德’字不得,‘學’字上離‘問’字不得也。
‘致廣大、極高明、温故、敦厚’,此四段屬於‘尊德性’;而‘盡精微、道中庸、知新、崇禮’,此四段屬於‘道問學’。章句、或問以此言之詳矣。但‘温故’似屬‘道問學’,而今必屬於‘尊德性’,何也?‘崇禮’似屬‘尊德性’,而今必屬於‘道問學’,何也?至於‘道中庸’之屬於‘道問學’,尤不勝憤悱。蓋‘知行’之‘無過不及’,‘道體’之至大至小,莫不包在於‘中庸’二字之中,則此二字恐不當偏屬於知謂之以小,而章句所謂‘致知之屬’,‘道中庸’居其一焉。或問所謂‘一句之内皆具大小二意’者,亦所以發明章句中‘大小’二字之意。若以首一句義例推之,則其下四句之分屬於‘尊德性、道問學’,誠如朱子之論。而‘中庸’二字之偏屬於知一邊,而謂之以道之小者,終有究解不得者。況中庸之中,實兼中和之意,則尤宜以‘道中庸’屬之‘尊德性’,而朱子之論如此,此豈非憤悱處乎?願與諸君子明辨之。
錫夏對:若單説‘温故’,則當屬知邊説;而對‘知新’説,則温故者習其已知之謂也,自可以行邊説也。若單説‘崇禮’,則當屬行邊説;而對‘敦厚’説,則崇禮者理(會)〔義〕節文之謂也,自可以知邊説也。至於‘道中庸’之屬‘道問學’,果有以行屬知,以大列小之嫌,而此章‘中庸’,即‘道問學’中一條目,非一篇之中庸;若以此章‘中庸’認作全體之中庸,則子思何以中庸為一條目,而朱子又何以大小為言乎?
‘尊德性’以下四句皆曰‘而’,而獨於末一句不曰‘而’而曰‘以’者,何也?胡氏所云‘重在下股、重在上股’之説,驟看則似矣,而或問曰‘温故然後有以知新,而温故又不可不知新;敦厚然後有以崇禮,而敦厚又不可不崇禮’,以此究之,則‘而’字、‘以’字雖各不同,‘温故’、‘敦厚’兩句之義例則彼此一般。況‘非存心無以致知,而存心者又不可以不致知’云者,即章句之説,而乃所以統論五句者,則胡氏之分而二之,以證其上下股之説者,恐不免差謬矣。此雖一字,不可以不明之,願聞的論。
履健對:章句先説‘非存心無以致知’,後説‘存心者又不可不致知’,則胡氏上下股之説,未免倒錯。蓋‘而、以’字不必泥看,如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者,‘以’亦‘而’也。然朱子曰猶言‘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語類又曰:‘上段順詞,下段反説上去。’亦恐略有分别。
此曰‘温故而知新’,謂舊知之中更求新味之謂耶?抑‘故’字、‘新’字當作兩截看耶?
履健對:此章‘温故、知新’與論語不同。惟其既温而又知,當各為兩截。而新從故生,則新與故又當合為一截矣。
‘尊德性’以下十段,聖人之功化就何段可考?學者之做工從何句著力耶?
魯春對:十段皆是極論學者之工,而未及説到聖人之功化。然天人一理,下學上達,則推致學者之極工,可以至於聖人之功化矣。若言學者之最初下工,則尊之、道之是也,而學必以致知為先,則道之者尤是入頭處也。
尊德性,行也;道問學,知也。而聖人立言之行在知先,有若煞示較重較輕之别者,然此果何義耶?然則知不在行先可乎?陽明之惹生别意無或於此等處耶?
錫夏對:以知行分先後,則格致之功在先,而誠正之功在後。以大小分先後,則先存心乎道體之大,然後有以盡乎道體之細。且知不可以自致,而必其心存而後有以致之,則此章次序又何疑乎?陽明則認以‘道問學’為‘尊德性’中一事,此其全不識此章本旨,則亦不足深辨。

☚ 15_294第二十六章   15_296二十八章 ☛
000040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