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惡實 > 牛蒡子 牛蒡子 niúbàngzǐ 牛蒡子fructus arctii辛凉解表药。出《本草图经》。见《蕃牧纂验方》。又名恶实、鼠粘子、大力子、黍粘子。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成熟种子(图)。生用或炒用。主产东北、河北、浙江。辛,苦,寒。入肺、胃经。功能疏散风热,利咽消肿,解毒透疹。《痊骥通玄论》:“疗肝明目。”主治:❶风热上搏之咽喉肿痛,配薄荷叶、荆芥穗、防风、甘草,如牛蒡汤(《证治准绳》);或与天门冬、五倍子、盐豉、白矾、牙硝同用,如牛蒡牙硝散。 ❷外感风热所致的肌肤发热,口红舌燥,精神困倦,脉浮而数之证,常与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等配用。 ❸疮黄肿毒,配浙贝母、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 ❹痘疹初起,疹出不畅,可与升麻、葛根、浮萍草等配伍。牛、马15~45克;猪、羊6~12克。为末或煎汤灌服。本品性寒滑利,对热毒甚而兼便秘者,尤为适宜。脾虚泄泻慎用。含牛蒡甙(arctiin)。其甙元为L-牛蒡酚(L-arctige-nin)、异牛蒡酚(isoarctigenin)、牛蒡子酚(lappaol)A、B、C、D、E、花生酸(arachidic acid)、硬脂酸等。其提取物能显著而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对碳水化合物耐量增高,毒性较小。水浸剂或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牛蒡甙对离体兔子宫、肠管、运动神经及骨骼肌呈麻痹作用。有轻微的利尿和泻下作用。 
牛蒡 牛蒡子子 药名。 出 《本草图经》。 又名恶实、大力子、 牛子、 鼠粘子。 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 的果实。 主产东北及河北、 浙江。辛、 苦, 寒。 入肺、 胃经。 疏风, 透疹, 利咽,消肿。 治风热感冒, 咳嗽, 疹出不畅, 咽喉肿痛, 荨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 痈肿疮毒。 煎服:4.5~9g。牛蒡茎叶: 煎汤当茶饮治乳痈。 本品含牛蒡苷 (Arctiin)、 异牛蒡酚 (Isoarctigenin)、牛蒡酚 (Lappaol) A、 B、 C、 D、 E等。 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提取物能降低大鼠血糖。 牛蒡苷能引起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 使动物产生惊厥, 呼吸衰竭; 对运动神经及骨骼肌呈麻痹作用。 牛蒡子niú bàng zǐ《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恶实(24)。药名。 【基原】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果实。又名:鼠粘草(《别录》),夜叉头(《救荒本草》),蒡翁菜、便牵牛(《本草纲目》),饿死囊中草(《医林纂要》),象耳朵、老母猪耳朵、疙瘩菜、老鼠愁、鼠见愁。 【别名】恶实(《别录》),鼠粘子(《本草图经》),黍粘子(《珍珠囊》),大力子(《卫生易简方》),蝙蝠刺(《本草纲目》),毛然然子、黑风子(《青海药材》),毛锥子(《贵州民间方药集》),粘苍子(《辽宁主要药材》,鼠尖子、弯巴钩子、万把钩(《江苏植药志》),大牛子(《山西中药志》,牛子《陕西中药志》)。 【性味】辛苦,凉。 ❶《别录》:“味辛,平。” ❷《本草拾遗》:“味苦。” ❸《医学启源》:“《主治秘要》:辛,温。” ❹《药品化义》:“辛,性寒。” 【归经】入肺、胃经。 ❶《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❷《药品化义》:“入肝、肺二经。” 【功用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 ❶《别录》:“明目补中,除风伤。” ❷《药性论》:“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❸《食疗本草》:“炒过末之,如茶煎三匕,通利小便。” ❹《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瘘。” ❺《医学启源》:“消利咽膈。《主治秘要》:润肺散气。” ❻李杲:“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 ,利凝滞腰膝之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钱半至三钱,或入散剂。外用:煎水含漱。 【成分】果实含牛蒡苷(Aretiin),牛蒡子苷元(I)、lappaol A、lappaol C,苯丙素类及其化合物、联噻吩类及其愈创木酚酯的衍生物、三萜、脂肪酸及甾醇类化合物,以及链烯炔类衍生物、氨基酸、脂肪油、维生素等。 【药理】 ❶抗菌:牛蒡子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共心性毛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腹股沟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0%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❷抗肿瘤:牛蒡子苷、拉帕酚A、C、F(lappaol A、C、F)及牛蒡子苷元粗提物以IC50长期继代培养,添加试样时,耐性下降,集落形成率降低,同功酶型的肿瘤标记向正常标记变动。有一定抗癌活性。牛蒡子热水提物可减少人癌细胞(JTC-26)的抗药性。 ❸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牛蒡子提取物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使正常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小鼠的α-醋酸酯酶阳性率显著提高,并可明显增加机体生成细胞的形成,增加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❹抗肾病变作用:腹腔注射牛蒡子苷元可对抗氨基核苷引起的大鼠肾病变,减少尿中蛋白质排泄,并改善血清生化指标,静脉注射对抗肾血清引起的大鼠免疫性肾炎也有对抗作用,并改善高胆固醇血症;口服给药,可改善尿蛋白;静脉注射可抑制尿中的N-乙酰-β-葡萄糖胺酰酶活性上升及尿量增加。 ❺其他:牛蒡子中所含的木脂素(Lignan)具强烈的Ca2+拮抗剂样活性,牛蒡子提取物可显著降低正常小鼠口服糖所致的高血糖水平和四氧嘧啶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牛蒡苷还有扩张血管、子宫、肠管作用,能引起血压短暂降低,对运动神经及骨骼肌呈麻醉作用,并有轻度泻下作用。 ❻毒性:本品不良反应极少见,临床仅有引起过敏的报道,表现为服药后约30分钟左右,突然胸闷气急,并有喉头阻塞感,随即头晕,呕吐,皮肤出现皮疹,瘙痒难忍,血压下降等。 牛蒡子niúbànɡzǐ中药名。出宋·苏颂《本草图经》。别名恶实、鼠粘子、大力子。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 的果实。主产于东北与河北、浙江。辛、苦, 寒。入肺、胃经。疏风, 透疹, 利咽, 消肿。治风热感冒、咳嗽、疹出不畅、咽喉肿痛、血热便秘, 煎服: 6 ~12 克。本品含牛蒡苷、异牛蒡酚等。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提取物能降低大鼠血糖。 
牛蒡子 牛蒡子 牛蒡子牛蒡子,又名鼠粘子、大力子。始载于《名医别录》,原名恶实。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果实。主产于东北地区及河北、浙江等省。 本品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功能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清利咽喉,解毒消肿。主治风热表证、咽喉肿痛、丹痧、麻疹透发不畅、皮肤瘾疹作痒及热毒痈肿等证。本品发散之力虽然不及薄荷等药,但因其有宣肺利咽、解毒消肿作用,故对风热表证兼见咳嗽咽痛者常用之。表热轻者可与桑叶、菊花等疏散风热药同用; 表热重者则与银花、连翘等清热透表药并施,方如《温病条辨》银翘散; 咳痰不利,可配桔梗、浙贝母等宣肺化痰止咳药; 如火毒熏蒸,咽喉肿痛,《疫证条辨》用清瘟败毒饮加牛蒡子、射干、山豆根; 《广济方》并以其与马蔺子作散剂服治喉痹。又如喉痧初起,咽喉肿痛,寒热咳嗽,痧疹隐约者,《疫喉浅论》的清咽汤中用本品,既有清咽之能,又有透疹之效。治疗小儿麻疹,邪热郁肺,疹出不畅者,可配蝉蜕、升麻、葛根等,以宣肺透疹,并能清泄热毒。近人张山雷谓麻疹初起,犹未发泄,不宜早投清降,“惟牛蒡则清泄之中,自能透发”,故“最为麻疹之专药”。他如皮肤风疹瘙痒,疹红灼热,亦可用牛蒡子加浮萍、薄荷等以疏风散热而止痒; 或用牛蒡子合生地、苦参、蝉蜕等以清热凉血,祛风除湿。本品用治痈肿疮毒之兼有表证者,有疏散风热、解毒消肿作用。若配伍栝蒌仁、天花粉、连翘、皂角刺等,可促使痈肿消散,方如《医宗金鉴》栝蒌牛蒡汤。此外,本品尚能润肠通便,对于上述诸证兼有大便不通者,用之更为适宜。煎服,6~12g。但性寒滑利,脾虚便溏者忌服。 牛蒡根,亦可入药。味苦,性寒。功能清热解毒,兼能疏散风热。治疗诸疮肿毒,咽喉热肿,齿龈肿痛以及风热感冒,咳嗽等证。可煎服或捣汁服。外用捣敷或熬膏涂贴。 实验研究: 牛蒡子含牛蒡甙、多种拉帕酚、脂肪油(系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亚油酸的甘油酯)、维生素B1、生物碱。 根含多种多酚物质,内有绿原酸、异绿原酸、咖啡酸及其衍生物等。还含巴豆酸、异缬草酸及多种有机酸和醛类。又含含硫炔酸、牛蒡酸和多种多炔物质,其中1,11-十三碳二烯-3,5,7,9-四炔占50%,1,3,11-十三碳三烯-5,7,9-三炔占30%。这些物质和牛蒡子水浸剂在体外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葡萄球菌等均有某些抑制作用。提取物能降低大鼠血糖。牛蒡甙能引起动物的强直性惊厥; 麻痹运动神经及骨胳肌,扩张血管。 ☚ 菊花 蝉蜕 ☛
牛蒡子 牛蒡子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收,晒干。 果实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0.5~0.7cm,宽0.2~0.3cm。表面灰褐色,带紫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有花柱痕,基部略窄。果皮较硬,子叶2枚,淡黄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 本品为少阳人药。功能发散解表,泻火,解毒。主要用于痈疽初发,痘疹。《东医寿世保元》消毒饮,用本品配荆芥穗4g、防风2g,以疏散风热,透泄热毒,治疗痈疽初发、痘疹。常用量5~10g。 ☚ 灵砂 独活 ☛
牛蒡子 牛蒡子蒙古名西伯乌布斯、吉松、洛西古、西伯图茹、塔拉布斯。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采果实,晒干,碾碎,除去杂质,再阴干。 本品味辛、苦;性寒。有破痞,泻脉病,利尿之功效。用于 ❶尿闭,石痞:与火硝、茉莉花、芹叶铁线莲、沙棘、寒水石、照白杜鹃等配伍,制成七味牛蒡子散用。 ❷死胎不下,脉痞,伤脉:与羚羊角、砂、海金沙、螃蟹、豆蔻、银朱、赤色子等配伍,制成九味羚羊散用。 ☚ 水金风 问荆 ☛ 00022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