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5_114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5_114序

【序】

‘心之虚靈知覺’,尤庵曰:以知覺屬心,是朱子一生説,而一處又以知覺屬智,此不可不詳細分辨。竊謂前所謂知覺,是汎言心之虚靈不昧;後所謂知覺,是孟子注所謂‘識其事之所當然’、‘悟其理之所以然’者,故有屬心、屬智之異也。〇格庵‘虚靈知覺分為體用’之説,農巖以為未安。然以下文‘知覺者不同’一句觀之,亦似無妨,更當詳之。〇知覺之説,農巖芝村兩先生往復辨難,不翅千餘言,終未歸一。蓋此兩説皆明有朱子説可據,答潘謙之書所謂‘心之虚靈,即所以具此性而行此情’[1]答張敬夫所謂‘思慮未萌,知覺不昧’,是農巖説之所本也;仁説所謂‘心有知覺〔者〕,可以見仁之包乎智矣’,語類所謂‘覺自是智之用’,是芝村説之所本也。惟此兩説,無可和解之道耶?朱子他書又以能酬酢、識痛癢及知此事、覺此理為兩般地頭。然則前後議論之不同,或有所指之異而然耶?兩先生必欲各執一説以為定論,未知果如何耶。竊意從知覺上言,則是乃自然之靈覺,所謂能酬酢、識痛癢者是也;從智一邊言,則是乃分别是非者,所謂知此事、覺此理者是也。以是言之,則朱子前後之説初不相悖,而兩先生所論亦可以互相發明矣。未知如何。
‘道心’。李善長書曰:‘道心即四端,皆或有過不及。而或云四端則有過不及,道心則不然;任成川説。或云道心、四端,皆無過不及;三山丈説。或云皆有過不及。朴永叔説。未知諸説如何?’答曰:‘道心、四端,皆就善一邊言,則謂之無過不及可也。然朱子曰:“不知所以治之”,“則微者愈微”。又曰:“惻隱,有懇切、不懇切。”據此,則謂之“皆有過不及”亦可也。其或四端、道心分以二之,過不及或有或無云,則未知其必然也。’
‘吾道之所寄,不越乎言語文字之間’,言語文字,似指中庸一書而言。‘道統之傳,不敢妄議’,非謂不敢為道統之傳,蓋謂於道統之傳有所發明云耳。

☚ 15_113中庸經義   15_115首章 ☛
000038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