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兰花炭疽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兰花炭疽病orchids arthracnose

兰花叶、果、鳞茎上一种由围小丛壳菌引起的真菌病害。1943年最早发现于中国台湾。
分布和为害 中国兰花产地及引种地区均有发生。1983年广州、福州、昆明、厦门发生严重。症状有二类: 一类侵染幼苗嫩叶,多先从叶基部开始,扩大后形成轮纹斑,严重时心叶腐烂; 另一类侵染老叶,在叶面形成圆形、椭圆形或半圆形(在叶缘发生时)的红褐色斑块,发生多时呈云纹状。后期病斑为褐色到灰白色,边缘黑褐色,周围有褪绿晕圈,上轮生小黑点状的分生孢子盘,最后叶片变褐枯萎。空气潮湿时病部产生小点状粉红色胶质物(病菌粘分生孢子团)。
病因 病原物为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属子囊菌,球壳目。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黑盘孢目。(见仁果炭疽病)。受害的兰花种类有建兰、蕙兰、春兰、寒兰、墨兰、虎头兰、硬叶吊兰、台兰等。种与品种间存在抗病性差异,墨兰、建兰中的铁梗素,蒲兰(金梭边); 建兰中的大头素,春兰中的大富贵和“十月”感病严重。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内越冬,分生孢子在南方可越冬,翌年4月病组织内的菌丝体恢复活动,可见向邻近扩展的新红褐色病部。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在叶面有水膜的情况下萌芽,伤口侵入发病,潜育期2~3个星期。再侵染主要借水滴飞溅或通过病健叶的接触传播。20℃左右有新病斑出现,25~29℃、相对湿度80%以上时最适宜病害扩展。老叶从4月初开始(上海)发病,霉雨季发病较多,7月以后逐渐停止。新叶则8月份开始发病。多雨、喷浇或盆花放置过密,兰叶互相交错,以及当年分盆及盆土粘重,都会使病害加重。
病害控制 着重加强栽培管理,包括: 兰室(圃)通风透光、有荫棚遮荫; 防止急风骤雨,浇水时从盆沿、植株基部浇入,不宜喷浇; 初病时剪除病叶销毁;注意不受冻害或霜害; 避免碰伤; 引种时严加检查,防止传入新区。发病初期喷施克菌丹、多菌灵、百菌清等杀菌剂,若用多硫F效果更优。

兰花炭疽病cymbidium anthracnose

兰花的重要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胶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主要危害叶片。叶上生长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大斑,中央灰褐色、灰白色,有深褐色线纹数圈,边缘黑褐色,后期病斑上散生小黑点,易碎裂,引起叶片枯黄。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株及叶基残桩上越冬。分生孢子多数从叶片损伤处侵入,可直接侵入新叶。浇水、风吹水淋均能促进病菌孢子大量散播,导致叶片严重受害。墨兰、春兰感病较重。应及时清除病叶残桩,注意防雨遮荫和浇水方式,避免株丛过密,辅以药剂保护等。此外,易与炭疽病混淆的有兰花叶枯病(Cylindrosporium sp.),叶上生椭圆形、红褐色大斑,有轮廓不清的黑褐色边缘,上生轮状排列的稀疏小点。

兰花炭疽病

兰花叶枯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