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疑 诗疑诗经学专著。二卷。宋王柏(1197—1274)撰。柏字会之,一字仲会,号鲁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朱熹三传弟子。曾任丽泽书院山长,著述甚富,凡数十种,以《书疑》、《诗疑》为最著名。王柏相信《诗经》是经过孔子删定的。认定凡是不符合“诗无邪”宗旨的诗篇,都是汉儒妄补乱入的,并认为今本《诗经》出现的错乱,都由汉儒传写造成,因此他主张对《诗经》的篇章次序加以梳理、改动,删除所有“淫诗”。如他认为,“《下泉》四章,其末章与上二章全不类”,《东方未明》“折柳樊圃”两句“与上下意不贯”,此为错简例;他主张把“《豳风》七诗,以类分入变雅”,主张将《閟宫》的九章改为八章,将《硕人》的四章并为三章,此为改变篇次、章次例。他还提出“《桑中》当曰《采唐》,《权舆》当曰《夏屋》,《大车》当曰《小车》”,此为改变诗篇题目例。最令人感到骇异的是:王柏在《诗疑》卷一,开列了议删的三十二首“淫诗”如《野有死麕》、《静女》、《桑中》等的目录,认定这些诗篇都是汉儒窜入的。成为《诗经》研究史上一大公案,自元至清,附和者只是少数,多数人对此都加以口诛笔伐。王柏这一主张的出发点是为了卫道,封建学者反对王柏,责备他非圣无法,妄自尊大,敢于删削孔子所订的经典,目的也是为了卫道。在这个具体议题上,旧时的批评者和被批评者王柏所抱的宗旨是一致的。《诗疑》有《通志堂经解》本。通行本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 诗缉 诗缵绪 ☛ 诗疑二卷。王柏 (1197—1274)撰。王柏字会之,初号长啸,后改鲁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南宋经学家,朱熹三传弟子。宋理宗时为丽正、上蔡两书院师,后为国子祭酒。死后朝廷给予谥号文宪、列享两庑的褒扬。他工诗善书,著述颇丰,除《诗疑》外,有 《鲁斋集》、《书疑》、《研几图》 并行于世。《读诗记》、《诗可言》 则已佚。《诗疑》 又称 《诗辨说》,是《诗经》研究史上一部有影响的著作。上卷对《诗经》中有关问题提出质疑并进行评论,大多是随感式的,偶尔也有正面的评说;下卷就毛诗、风雅、二雅、豳风等十个问题进行辨说。《诗疑》的特点是具有大胆的怀疑精神,不信《诗序》,不信毛、郑的 《传》、《笺》,不信《左传》的记事(如吴季札观乐说),甚至连朱熹的学说也有所不信,这种怀疑精神对冲破传统的经学有一定的作用,金代王若虚、清代崔述均受其影响。但许多怀疑缺乏必要的根据,主张把三十二首爱情诗(他称之为“淫诗”)从《诗经》中删掉,更反映了封建卫道士的顽固立场。其次,能从《诗经》文本出发进行评论,一些见解颇有参考价值。顾颉刚评道:“单就《诗经》白文致力,这种只服从理性精神,在过去学术界中是很不容易见到的。”(《崔东壁遗书序》)顾说并非过誉之词。版本有《通志堂经解》本、《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近人顾颉刚据《通志堂经解》本校点本收入中华书局1955年《古籍考辨丛刊》第一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