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産聽鄭國之政章】
乘輿濟人。
語類 鄭之虎牢,即漢之成皋也。虎牢之下,即溱洧之水,後又名〔為〕汜水關子産以乘輿濟人之所也。聞人務德以為孟子之言非是。其説以為,溱洧之水,其深不可以施梁柱,其淺不可以涉,豈可以濟乘輿!蓋溱洧之水底皆是沙,故不可以施梁柱,但可用舟渡而已。李先生以為疑,或是〔偶然〕橋梁壞,故子産(因)用其車以渡人。〔然〕此類亦何必深考。孟子之意,但言為政者當務民之宜,而不徒以小惠耳。僩。○卓録云,或問:‘車輿豈可以涉水。’曰:‘想有可涉處。’聞人秀州人。○問:‘夫子亦止以“惠人”目之,又謂其“猶衆人之母,知食而不知教”,豈非子産所為終以惠勝歟?’曰:‘致堂於“惠人也”,論此一段甚詳。東坡云“有及人之近利,無經世之遠圖”,亦説得盡。後世所謂政者,便只是惠。’必大。[1]○蒙引 注‘國中之水,當涉者衆’,國中之水謂不止溱洧。愚謂縱然只是溱洧亦不能人人而濟之。朱子必廣言者,蓋如此。則愚一意亦在其中矣。○‘每人而説之’亦不專指濟涉一事惟行辟人可也,徒以出行言之,卻是承子産因出行而以乘輿濟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