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將朝王章】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
存疑 孟子辭疾出弔,是欲使齊王知其非疾。使問醫來,正可達齊王之機也。孟仲子乃權辭以對,又使人要請造朝以實己言,如此彌縫,則孟子一段意思竟不得達於齊王,其心良亦苦矣。故‘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蓋景子齊臣,宿其家,欲使齊王知其非疾,即前出弔之意也。看來孟仲子全無見識,與公孫丑都是一般人。愚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孟子猶不得如意,正為是也。
豈謂是與。
存疑 ‘豈謂是’,‘是’字指景子所説,言以孟子之不赴召為不敬。景子之所言也‘豈謂是’者,言我之意豈説道如子之所言也?蓋子之言,以我不當不赴王之召,我之意則以王不當召我也。‘曾子曰’以下至‘惡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正是説不當召己之意,然其意猶未甚顯。至‘故將大有為之君’以下三條,則意思明白説出矣。至‘管仲猶且不可召,而況不為管仲乎’,則圭角盡露矣。
達尊三。
蒙引 ‘達尊三’句,所以申上爵、齒、德所以為天下之達尊耳,非是又添隨所在而致隆一意也。若説隨所在而致隆,則所謂‘惡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者,孟子於齊,又豈有鄉黨之分哉!隨所在而致隆之説不是正意,是議論詞。
輔世長民。
蒙引 ‘輔世’對御世者言。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王者便是御世者,名世便是輔世者,就人臣之分言,故不曰‘治世’,而曰‘輔世’。‘長民’,長,治也,‘君長’之長,自天子至士大夫皆説得‘長民’,非‘長育’之長也。
尊德樂道
存疑 德,以人之所得言;道,即其所得者也。德如心,道如性。
學焉而後臣之。
淺説 ‘學焉而後臣之’,不必泥先後字及臣字,只是尊禮而且委任之耳,不是先之以為師了,然後以之為臣也。臣字不是卑之之詞,亦不重臣字。
地醜德齊
蒙引 ‘德齊’之德,以所就功業言。李斯云:‘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成其德。’
不以趨走承順為恭。
大全 温公云:‘孔子,聖人也。定哀,庸君也。然定哀召孔子,不俟駕而行。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過虚位且不敢不恭,況召之有不往而他適乎?孟子,學孔子者也,其道豈異乎?’愚謂孟子固將朝王矣,而王以疾要之,則孟子辭而不往。其意若曰自我而朝王則貴貴也,貴貴,義也,而何不可之有?以王召我,則非尊賢之禮矣,如是而往,於義何所當哉?若其所以與孔子異者,則孟子自言之詳矣,恐温公亦未深考耳。讀余隱之尊孟辨。
【通 論】
或問 楊氏以無所逃而不俟駕,有所適而不為臣,〔尤〕[1]非所以明君臣之義也。楊氏曰:先王之時,天下定于一,尺地莫非其有,一民莫非其臣也。則士于其時無適非君也,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則君命召不俟駕行矣,禮也。周衰,諸侯各擅其土地,士不遇於齊,則之楚之魏,無不可者,非一國所能專制也,故士於斯時有不為臣之義。○語類 ‘異國則諸侯不能親往,故可以聘。在國,則君自當去相見,又豈可以召哉!要見孟子出處之義,更兼陳代與公孫丑問不見諸侯處,及天子不召師,並之齊不見平陸事一道看,方見得孟子自有一個方法在。’問:‘孟子不去,(莫)[2]亦兼惡其託疾不實否?’曰:‘觀其終篇,不如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