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八思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八思巴

八思巴

(1235-1280年)也作帕克思巴。藏传佛教萨迦派首领。元代第一任帝师。本名罗追坚参。幼时从伯父萨班归顺蒙古,住在西凉(今甘肃武威)。1253年被忽必烈召置左右,以受佛戒。中统元年(1260年)封为国师。至元元年(1264年)领总制院事,管理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行政事务。奉命制蒙古新字(即八思巴文),至元六年(1269年)下诏颁行。至元七年(1270年)升号帝师、大宝法王。其随从弟子辈,曾传来西藏造型艺术,并将内地雕版印刷术传入西藏。他对元代中央加强西藏地方行政建置,促进汉藏两族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

☚ 黄公绍   周德清 ☛

八思巴公元1235——1280

也译作帕克思巴、发思八、八思马。原名罗卓坚参,又作罗追坚参。元西藏喇嘛教萨迦派首领,萨斯加人。幼时随伯父萨班归入蒙古,住西凉。中统元年(1260年)尊为国师。至元元年(公元1264)领总制院事、主持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行政事务。是年奉命据藏文字母创蒙古新字。至元六年(公元1269)颁行,即“八思巴字”。元代用它来对译汉语和其它语言,为后来学者研究元代汉语实际语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对加强西藏和中原地区的联系以及促进民族文化交流起过一定作用。

八思巴1235-1280

亦译为“颇(po)思八”,“帕克思巴”。系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元朝首任帝师。本名罗卓坚赞。自幼聪颖超人,通晓佛学,并因此被称为“八思巴”(意即圣者)。蒙古中统元年(1264),忽必烈尊之为国师,赐玉印。至元元年(1264)领总制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藏区事宜。至元六年(1269)献所创制蒙古新字——“八思巴文”,颁行全国。次年进封为“大宝法王”,统领西藏十三万户。至元十三年(1276)返藏兴办曲弥法会,任萨迦寺第一代法王,僧俗并用,军民兼及,此为西藏实行贵族僧侣统治之始。至元十七年(1280)卒于萨迦,元朝封其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一生著述三十余种,传世之作有《萨迦五祖集》。生前曾将内地印刷术,戏剧艺术传至西藏,将藏族建筑和雕塑技术介绍到内地,促进了地域之间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

八思巴1235—1280

一作“癹(音Po泼)思八”、“帕克思巴”。喇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元代首任帝师。属款氏家族。本名罗追坚赞。自幼颖悟、精通佛学, 被称为“八思巴”,意为圣者。南宋淳祐四年(1244)与其弟*恰那多吉先于其伯父*萨班·贡噶坚赞到达凉州(今甘肃武威)会见蒙古窝阔台第二子阔端,归顺于蒙古。淳祐十一年忽必烈召见于六盘山, 旋以萨班病返回凉州。自宝祐元年(1253)随侍忽必烈, 从受佛戒。蒙古中统元年(1260)受封国师, 赐玉印。至元元年(1264)领*总制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藏族地区事务。二年返藏, 为元朝在卫藏建立地方行政机构。五年襄助元朝划分卫藏 *十三万户后, 六年到大都(今北京),呈献奉忽必烈命创制的“蒙古新字”(即八思巴蒙古文),七年颁行, 升号“帝师”,加封“大宝法王”,其随从弟子辈,曾传来西藏造型艺术,并将内地雕版印刷术传入西藏。十三年由太子真金护送,返萨迦寺。十四年主持曲弥(在今西藏日喀则东南)法会,到会各地僧众七万余人。卒于萨迦。受元封“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著述有三十余种,以《萨迦五祖集》传世。

八思巴

八思巴

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本名罗卓坚赞。1235年生,1247年到凉州(今甘肃武威)会见蒙古窝阔台汗第二子阔端皇太子。1253年忽必烈召置左右,从受佛戒。1260年忽必烈尊之为国师,赐玉印。1264年领总制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藏族地区事务。1269年献所制蒙古新字,颁行全国,为“八思巴文”。1270年升号“帝师”,进封“大宝法王”,统领西藏13万户。1276年返藏,聚卫藏僧徒7万众,自任萨迦寺第一代法王。有著述30余种,以《萨迦五祖集》传世。并将内地与西藏的文化进行了交流。1280年卒。

八思巴

八思巴1235—1280

元喇嘛教高僧。本名罗古罗斯坚藏,乌思藏萨斯迦(今西藏萨迦)人,姓款氏。八思巴是其称号,意为圣者。蒙古乃马真后三年(1244 ),八思巴随伯父萨斯迦班智达往凉州谒见阔端太子。元宪宗元年(1251),受伯父命代领僧众,遂为萨斯迦教派首领。世祖中统元年(1260),封国师,赐玉印,统领天下释教。至元元年(1264 ),领总制院(后改宣政院),统辖释教僧徒及吐蕃地区军民事务。曾受命创制蒙古新字(八思巴字),颁行天下。六年,升号“帝师”、“大宝法王”。十三年,还驻萨斯迦。著作有《彰所知论》等30余种。

☚ 胆巴   罗古罗斯坚藏 ☛
八思巴

八思巴1235—1280

元喇嘛教高僧。本名罗古罗斯坚藏,乌思藏萨斯迦(今西藏萨迦)人,姓款氏。八思巴是其称号,意为圣者。蒙古乃马真后三年(1244 ),八思巴随伯父萨斯迦班智达往凉州谒见阔端太子。元宪宗元年(1251),受伯父命代领僧众,遂为萨斯迦教派首领。世祖中统元年(1260),封国师,赐玉印,统领天下释教。至元元年(1264 ),领总制院(后改宣政院),统辖释教僧徒及吐蕃地区军民事务。曾受命创制蒙古新字(八思巴字),颁行天下。六年,升号“帝师”、“大宝法王”。十三年,还驻萨斯迦。著作有《彰所知论》等30余种。

☚ 胆巴   罗古罗斯坚藏 ☛
八思巴

142 八思巴1235—1280

又译作 “帕克思巴”。本名“罗卓坚赞”,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幼时曾随其伯父萨班·贡噶坚赞至凉州会见阔端。1260年忽必烈尊之为国师,后领总制院事。曾奉诏创蒙古新字,即后世所传的“八思巴文”。后升号帝师,进封“大宝法王”,统领西藏13万户。曾在京师聚大法会,为各族僧众讲经。返藏后又聚卫藏僧徒7万人,兴曲弥法会。有著述30余种,传世的主要有《萨迦五祖集》等。并将西藏造型艺术传入内地,又将内地印刷术及戏剧艺术传至西藏。对促进汉、藏、蒙各族间的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

☚ 阿底峡   布敦仁钦朱 ☛
八思巴

八思巴1235—1280

元代藏传佛教萨迦派 (花教)领袖。本名罗追坚赞。三岁能诵咒语,八岁能背诵《本生经》,九岁能为人讲经,故被称为八思巴,意即“神童”。乌斯藏斯迦(今西藏萨迦)人。十岁在拉萨大昭寺出家,受沙弥戒。后去粗朴寺学戒律。1244年,随伯父萨班·贡噶坚赞赴凉州(今属甘肃武威)谒阔端太子,遵阔端之命,学显密佛法与“五明”诸论。十九岁谒忽必烈,忽必烈夫妇及其子女均以俗人见师僧礼仪礼之,并先后从受密教灌顶,遂留于忽必烈左右。二十一岁时,奉忽必烈之命回藏受比丘戒。不久,返回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二十四岁时,参加佛道优劣辩论,以博学善辩获胜,道教一方自认失败,参加辩论的十七名道士均削发为僧,若干寺观改为佛寺。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即位后,封国师,赐玉印,统领天下释教。至元元年(1264年),领总制院事,统辖释教僧徒及吐蕃地区军政事务。五年(1268年),奉命创八思巴文,仿回鹘、藏文字母造蒙古新字字母四十一个,用以拼写蒙语。以造字成功,升号为“帝师大宝法王”。是为元帝设立帝师职衔之始。晚岁返藏,途中为太子真金讲《彰所知论》。主持僧徒曲弥仍摩大法会,卒于斯迦。元帝追赐其号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仁宗时,诏天下各路建八思巴帝师殿,其制如孔子庙。著述三十余种,以 《彰所知论》流传最广。

☚ 胆巴   宗喀巴 ☛

八思巴1235—1280

又作“巴思八”、“帕克思巴”。西藏喇嘛教萨迦派首领。元代第一任帝师,1260年封为“国师”。1264年领总制院事,管理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行政事务。奉命制蒙古新字。


八思巴1235—1280

又译“帕思巴”或“癹思巴”。藏传佛教萨迦派五祖。自幼出家。青年时受忽必烈赏识,召置左右,从受佛戒。1260年被尊为国师,赐玉印。1264年受命管理全国佛教及藏族地区事务。制蒙古新字,诏颁行天下,即“八思巴文”。后升为“帝师”,封“大宝法王”。1276年返藏,曾集康藏僧众7万,兴曲弥法轮泉法会。著述30余种合为《萨迦五祖集》。

八思巴1235—1280

元代乌思藏高僧、藏传佛教萨迦派“萨迦五祖”之第五祖、元代首任帝师。又作八合思巴、拔思癹、癹思八、帕克思八等。本名罗古罗思监藏。出身于萨迦款氏家族。幼随伯父萨班·公哥坚藏学经,以聪颖过人,精通佛学,故称“八思巴”(藏语意为“圣者”)。宋淳祐四年(1244),萨班应蒙古阔端太子之召,赴凉州(今甘肃武威),其偕弟恰那多吉从行,先期到达,谒见阔端。十一年(1251),萨班病逝,继为萨迦派领袖,仍留住凉州学经弘法。宝祐元年(1253),应蒙古忽必烈之召赴六盘山晋见,乃留侍其侧。六年(1258),赴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参加僧、道辩论,辩胜,益获宠信。元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后,封为国师,赐玉印,授中原法主,统天下释教。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掌管全国寺院僧尼及吐蕃全境事务,受命领院事。二年,返乌思藏,为元朝在其地建立地方行政机构,设官授职,以其地设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置13万户。六年(1269),奉召还中都(今北京),呈献所制蒙古新字(即八思巴蒙古文),定为国书下诏颁行全国;翌年,封大宝法王,升号帝师。以乌思藏十三万户为供养地。八年(1271),主持建成大都妙应寺白塔。十三年(1276),辞帝师职,请求归里,忽必烈命真金太子护送至乌思藏。十四年,于曲弥(今日喀则县曲美区)仁摩主持有7万僧众参加的盛大法会,亲为说法,史称※“曲弥法会”;十五年(1278),应真金之请,于萨迦法席讲说佛教传入中原、蒙古、吐蕃等地之概略及萨迦派之要义,由其门下弟子笔授而成※《彰所知论》,凡五品。十六年(1279),帝师亦怜真圆寂,复帝师职位。在萨迦新寺之拉康方丈示寂。忽必烈闻讯,于大都法源寺建造储安真身舍利之塔,并追封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元仁宗时于大都兴教寺内敕建帝师殿,塑造八思巴金身设祭;元英宗、泰定帝时,相继诏命全国各省、州、郡兴建帝师殿,图影塑像俸祀。

八思巴1239—1280

即“八思马”。元语言文字学家。藏族人。元世祖时为国师,号大宝法王。根据藏文字母创制蒙古新字,称八思巴文,用来拼写蒙古语。今传元代圣旨碑上所刻汉字,有八思巴字母拼写的对音,为研究当时音韵的重要资料。

八思巴1235—1279

元朝吐蕃喇嘛教萨迦派领袖、国师、帝师。名罗追坚参。七岁时即能诵经数十万言,约通大意,时称圣童。八思巴即圣童之意。幼从伯父萨班归顺蒙古,忽必烈召置左右,从受佛戒。世祖即位。尊为国师,命制蒙古新字,后人称为八思巴字。至元元年(1264)领总制院事,管理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行政事务。协助元朝政府在卫藏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置十三万户,调查户口,规定赋役,设立驿站等。六年,蒙古新字成,正式颁行。七年,升号“帝师”,“大宝法王”。十六年卒,再升号为“大元帝师”。(参考图478、4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