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8_204堯曰第二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8_204堯曰第二十

【堯曰第二十】

曰:‘咨!爾!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禄永終。’安四海,所以安身也。
亦以命。‘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此聖人致一也。曰:‘予小子,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之名,故不加於‘曰’。
朱子曰:言有罪,不敢赦也。賢人,帝之臣,不敢蔽也。君有罪,非民所致。民有罪,實君所致。○簡,擇也,言取舍在帝心也。自‘曰’以下,言先王之敬天而奉天道也,尊賢而任天下也。
有大賚,善人是富。
明王之治天不,必使為善者得富貴,故天下争趣於善。
‘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周,徧也,言衆多也。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絶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所重如此,而民神得所矣。寬則得衆,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説。
為民所信,則民以其事任於上,而不用其私意。故唯上之為公,則民悦服。聖王只有公字而已。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聖人之修身,以其身一於利而已矣;先王之治天下,以天下一於利而已矣。
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其勞之為民也,故民悦而從之,以仁義為利也。
君子無衆寡,無(大)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能敬,故舒泰而不驕。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言威儀之可畏愛也。
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己則不能預詳其成敗,明教之,終乃咎責於人,緩其令、懈人心而刻其期,與人而有不得已之辭色。有司守人之財,不得不吝也。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命,才、時、位也。禮,等殺之中也。言,中之宣於外也。知命則不迷其所行,知禮則不失尊親之等殺,知言則知人,知人則能官人,知人則知幾矣。此言施于天下而措之事業者也。此篇通言治道以終焉,貴其有行也。○陰陽有盈虚消長,天之大氣數也。,代序迭次,陽氣盈而陰氣消,則理順而世治,君子福而小人殃。陽氣虚而陰氣長,則理逆而世亂,君子禍而小人幸。夫陽氣伸而呼則萬物皆昌,縮而吸則陰氣生,而萬物皆悴。陽氣者,天地之元氣也。陰氣者,客氣也,非對陽而並立者也,因陽氣之縮而吸焉而生,陽氣之伸而呼焉而滅者也。人物不死,真氣不盡,天地不墜,陽氣不絶,故陽氣常存而不可滅,陰氣可滅而不常存。然陽氣之伸縮呼吸,其遲速之數不差焉,故陰氣已滅而復生,終不可遂斷而能敵耦於陽氣者也。陽氣不能常發而不斂,則陰氣補其不足而奏成就之功。陰氣亦為陽氣之用而不可無也。君子,陽之物也。小人,陰之物也。草木,陽所生也。霜雪,陰所凝也。草木,歲寒則凋零,而尚有根實,寒消而復榮矣。霜雪,則暫凝於冬,春至而無迹矣。君子譬如草木也,小人譬則霜雪也。故君子可窮而不可亡,小人不可窮而可亡。在曰:‘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剥廬。’曰:‘无號,終有凶。’不曰小人得馬。君子、小人之係乎氣數,而為其盛衰存亡者如此矣。若夫‘天道福善而禍淫’,人性好利而惡害,天人之道同歸于一。而有數存焉,故君子不恒福,小人或免於禍。然及其終也,則未有君子而不福,小人而不亡者也。夫氣積而生形,形動而復生氣,凡人之積善、積惡,精魄生焉。感召天地之氣,各以類至而殃慶隨之。所召之氣,積而為子孫。所生之精,凝而為鬼神。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是已。故君子不享於己,則必有子孫而蒙其澤,必為明神而歆其祀。小人則幸免於身,而其後必絶,其鬼必厲也。曰君子者何?至善而盡性者也;曰小人者何?過不及、偏倚而喪性者也。正而不中者,有初年之禍,而終有後也。不正而順時者,亦有初年之利,而終無後也。而君子未必盡善,小人未必盡不善,知者舉其長短而乘除加折,則可以知其福殃也。
壬寅七月,余年三十有七歲矣。偶抱膏肓之病,恐一朝溘然先朝露,而念吾道之不明,自孟子以後數千載矣,世俗之敗亂可謂極矣。而近有一種邪説,號為‘西學’,乘間而起,沈惑斯民。余懼斯民之無類,而不忍坐視而不救焉。為注此書,將及,庶幾聖人之道得以復明,邪説自息。噫!苟使吾道因此以有傳焉,雖或有罪我者,余何以避嫌而但已邪?

壬寅書 壬寅病中為此注,既而少瘳,則束置之矣。辛亥乃著為成書。


學者生於去聖數千載之後,尚幸論語之存,可以考德取衷也。而惜其為世儒箋説所亂,塗塞人之心目。夫目之有蔽,不去其蔽,不可得而明也;耳之有塞,不拔其塞,不可得而聰也;心之有惑,不辨其惑,不可得而喻也。余不忍萬世之沈痼而不藥也,輒取其尤害於道者辨之,削其妄而無據者,存其近於理者附之焉。見人之溺,而不為狂奔以救之,則不仁也。余豈忍避其僭妄之罪,縱其誣聖迷世而不辨乎哉?

辛亥七月書 佛之為異端也,自傳其説而已,今盡取聖人之書而塗抹之,换面而罔世,其弊甚於昔矣。


余之説,多排世儒者焉,為是怛然不釋也。然天下之被其毒者六七百年,而非其本心也。其本心則欲為救世也,乃无妄之災眚也。余嘗著封建論曰‘不幸子孫之有,而冀幸之匡救者,之本意也’,亦世儒之不幸而余為之匡救也。使彼誠小人邪,其讎我必深矣;使彼誠君子邪,必喜而深德我矣。誠小人邪,余之排之也宜矣;誠君子邪,余之排之也亦宜矣。余之為世儒,不亦忠矣哉!
恐余説行,而學者之攻世儒將無所不至也。世儒之患,在於知未及而過自信也。雖難免於誣聖、誤世之罪,然其心之無夾雜可保也,其志之無貪鄙可必也,其行之無頗曲可信也,豈不得為正人乎哉?其説備於之九三,參看則可知矣。如王陽明何如?曰:見其朱子晩年定論,其心之不能無夾雜可知矣。
☚ 08_203子張第十九   09論語卷六 ☛
0000203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