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而不改章】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精義 范氏曰:舜戒羣臣,不曰‘無過’,而曰‘予違汝弼’。仲虺稱湯,不曰‘無過’,而曰‘改過不吝’。聖人猶不敢自謂無過,而況其下者乎?惟過而不改,則是為過,若其能改,則不為過也。
或問 諸説皆善。然本文正深責不能改〔過〕[1]者之辭,今諸説乃為能改則復於無(改)〔過〕[2]之説,是雖若可以互相發明,然一勸一懲,意之向背則不同矣。
大學衍義 過,雖聖賢不能無。蓋過者,過誤之謂也。知其為過而速改,則無過矣。故論語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左傳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孰大焉。’子貢曰:‘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孟子曰:‘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成湯之聖,猶且改過不吝;顔子之賢,猶曰不貳過。’以此可見,雖聖賢必以改過為貴,若知其為過不肯速改,則是文過遂非而流於惡矣。蓋無心而誤則謂之過,有心而為則謂之惡,不待别為不善方謂之惡,只知過不改是有心,便謂之惡。易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天下之至迅疾者,莫如風雷,故聖人以此為遷善改過之象,此即過則勿憚改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