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章】
君子不器。
精義 伊川云云。見小注。○范氏曰:形而上者道也,形而下者器也。君子以道為本,故不入於形。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通其變者也。故舟不可以行陸,車不可以行水。大德則工,小德則器。工者,所以制器也。夫子之門人,惟顔淵、冉伯牛、仲弓不可以器名之,自子貢以下皆器也。夫子之教人,志其遠者大者,而忘其小者近者,故曰君子不器。○楊氏曰:君子其猶規矩準繩乎!方圓平直之所自出,非一器可名也。○侯氏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故不器。○尹氏曰:車不可以行水,舟不可以行陸,器之於用也如此。君子無施而不可,安得以器之?
或問 程氏、尹氏得之矣。范氏大意亦善,其語意繁雜,其引‘形而上下’之云,亦無所當於此章之意矣。且聖人教人,先盡其小者近者,而後進夫遠者大者,但君子不溺心於是,而有以貫通之耳。若曰以道為本,而忘夫小者近者,則是離物以求道,而又為子游之誠子夏也。必以‘形而上下’為言,則聖人亦豈教人以遺器而取道者哉?楊氏引揚雄‘大器’之言以釋不器之義,是徒喜其有據,而不悟其施安[1]之失所也。彼規矩準繩,雖方圓平直之所自出,然亦各專其用而不能相通,豈不器之謂哉?侯氏所引,語自倒置。若曰‘不器,故不可小知而可大受’,則所包者廣,而不專於一事,今直以‘不可小知而可大受’為不器,則意專在是而不盡乎不器之理矣。
夷惠亦器。
語類 伊尹、伯夷、柳下惠皆能一[2]天下,則器固大矣。自一才一藝者觀之,亦不可謂之器矣。然自孔子可仕可止觀之,則彼止於一邊,亦器也,孟子誠不肯學他底了。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