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华盛顿会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华盛顿会议 又称“太平洋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而召开的国际会议。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召开,与会国有美、英、日、法、意、葡、比、荷、中九国。会上先后签订了三个条约。一是1921年12月美、英、法、日签订的《四国条约》,以取代“英日同盟”。二是1922年2月6日由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的吨位比例是5:5:3:1.75:1.75。三是在同一天美、英、法、日、意、葡、比、荷、中九国签订的《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即《九国公约》。确定了帝国主义大国在中国的所谓“门户开放”,各国“机会均等”的原则。华盛顿会议的结果反映了美国的胜利。它在承认美国优势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妥协的新秩序,和凡尔赛体系一起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 142 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于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英、美、日、法、意、葡、比、荷、中九国。签订了三个条约: (1)英、美、日、法《四国公约》,取代“英日同盟”; (2) 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协定》,规定五国主力舰和巡洋舰的吨位比例是5:5:3:1.75:1.75; (3)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九国公约》,承认中国独立、主权与领土完整,宣布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各国“机会均等”的原则。此后,日、美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加剧。 ☚ 巴黎和会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 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会议Huashengdun huiyi又称太平洋会议,是帝国主义国家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及势力范围进行再瓜分的一次会议。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关系,但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列强之间仍存在着十分尖锐的矛盾,其中美日、美英之间的争夺尤为激烈。美、日、英三国为了争霸,展开了激烈的造舰竞赛。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倡议召开国际会议,试图通过外交途径限制对手,拆散英、日同盟,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夺取更多的权益。1921年8月11日,美国总统哈定正式向有关国家发出邀请。同年11月12日至翌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葡、比、荷、中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正式议程是限制海军军备及远东、太平洋问题; 目的是想解决凡尔赛和约中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国家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及其在远东特别是在中国问题上的矛盾。会议的组织机构,除大会外,还设有由美、英、日、法、意五国代表组成的缩减军备委员会及由与会九国代表组成的太平洋及远东问题委员会。操纵会议的是美国国务卿休斯、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和日本海相加藤友三郎, 美国在会上居主导地位。会议经过激烈争吵, 通过了7项条约和多项决议案,主要内容有3项: ☚ 国际联盟 热那亚会议 ☛ 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会议Huashengdunhuiyi帝国主义国家调整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关系、对殖民地及势力范围进行再瓜分的会议。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矛盾日益突出。美、日、英三国展开激烈争夺。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年11月12日至翌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葡、比、荷、中9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讨论远东太平洋问题。各列强企图通过外交途径限制对手,夺取更多权益。列入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各国海军力量对比及在远东特别是在中国问题上的矛盾。操纵会议的是美国国务卿休斯、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和日本海相加藤友三郎,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居主导地位。经过近三个月的激烈争吵,会议主要通过3项条约: ☚ 国际联盟 道威斯计划 ☛ 华盛顿会议1919年的巴黎和会以后,美国等国家为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远东和太平洋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进行再分割而召开的国际会议。 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重新分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于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参加者有美、英、法、意、日、葡、比、荷、中九国。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中国问题,反映了远东霸权之争的焦点是争霸中国。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是:争夺海上霸权,规定英、美、日、法、意五国主力舰比例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共同掠夺中国的 《九国公约》。 《华盛顿会议》Washington Conference (亦称太平洋会议。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参加者有美、英、法、意、日、葡、比、荷、中等9国,签订了一系列帝国主义争霸和无视中国的立场和独立主权,共同对中国实行侵略和掠夺的奴役性条约) 华盛顿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国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参加会议的国家有美、英、日、法、意、葡、比、荷、中9国。签订了3个主要条约:(1)1921年12月13日美、英、日、法签订《四国公约》,取代“英日同盟”。签约国保证互相尊重各自在太平洋岛屿的权利。任何一国对于别国的“侵略行为”应与其他签约国协商解决。(2)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签订《五国海军协定》,规定各签约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为5:5:3:1.75:1.75。(3)2月6日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签订《九国公约》,重新强调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同意尊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另又签订条约规定对战争中使用潜水艇的限制和禁止使用毒气等。条约中限制军备竞赛等条款,措词含糊,无任何约束力。此后日、美对远东和太平洋霸权的争夺日益激烈。 华盛顿会议亦称太平洋会议。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由美国倡议,在华盛顿召开。参加者有美、英、日、法、意、中、荷、葡、比九国。这是继巴黎和约之后,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对战后远东和太平洋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进行再分割的会议。主要条约有:1921年12月13日,美、英、法、日签订的《四国条约》。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日、意分别签订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华盛顿海军条约。会议还通过《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 (即《九国公约》)、《九国间关于中国关税税则之条约》等。 《九国公约》使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共同掠夺的对象。在华盛顿会议上获得最大好处的是美国,它的海军实力得到提高,美、英、日海军吨位定为五∶五∶三的比率。会议为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进一步扩张准备了条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