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判断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作谓语的句子。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下面的例子为常见的判断句式: 1.“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作判断句的主语。 (1)是知也。(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作主语。知:同“智”,聪明智慧。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论语〉十则》) (2)是谓大同。(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作主语。“谓”作谓语)(《礼记·大道之行也》) (3)是进亦忧,退亦忧。(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作主语)(《岳阳楼记》) (4)是可谓善学者矣。(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作主语。“谓”作谓语)(《送东阳马生序》) (5)是鱼之乐也。(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鲦鱼出游从容”,作主语。“鱼之乐”名词短语作谓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4.“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咏雪》) (2)吟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 5.“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2)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3)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6.“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 (3)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 (4)日暮乡关何处是?(《黄鹤楼》)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7)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8)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 7.“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1)非人哉!(《陈太丘与友期》)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3)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7)否,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8.“……,……也”。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3)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9.“……,……者也”。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公输》) 10.“……者,……也”。 (1)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唐雎不辱使命》) (2)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世家》)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醉翁亭记》) (4)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亭记》) (5)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11.“……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2.“……,……”。 (1)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山市》)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隆中对》)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 判断句又称诠释句。 指断定主语所指的是什么,或属于什么种类的句子。 一般由判断动词 “是”作述语, 构成 “甲是乙” 的格式。 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断定主语是什么的, 如: “北京是中国首都。”“是”的前后词语具有同一关系, 甲等于乙, 语序互换, 语义不变; 一类为断定主语属于什么的, 如: “牛是反刍动物。”“是”前后词语具有从属关系, 甲属于乙, 语序不能互换。 判断句 判断句用来断定主语等于何事何物,属于何类事何类物或具有什么性质的句子。通常的表现形式是用判断动词“是”、“在于”、“等于”、“象”等充当谓语中心。判断句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基本形式。如:“这是学校”、“这不是学校”。如果宾语所指的事物与主语所指的事物同一,宾语和主语即可换位,如:“老舍是《骆驼祥子》的作者。”如果宾语表示的是主语所指事物的属性,宾语和主语即不可换位,如:“鲸鱼是捕乳类动物” ☚ 兼语句 存现句 ☛ 判断句 判断句用来断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种事物,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属于某一性质和种类的句子。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的。在现代汉语里,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在古代汉语里,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是”。汉代以前,通常有以下五种判断句形式: ☚ 形容词谓语句 判断词 ☛ 判断句用来断定主语和谓语之间有否相等或相属关系的一种句式。分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两种。先秦时,肯定判断一般有四种形式:❶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的判断式。如《庄子·逍遥游》: “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判断句指判定主语是什么的句子。这种句子的谓语中心词,古代汉语常用 “为” “乃”“即”“者……,也……”等;现代汉语主要用“是”。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凡句子,用来断定主语所指的是什么,或属于什么种类者,叫做判断句。”例如: “他是李德耀” “咱们是好朋友” “银子是白的,眼睛是黑的”。此外还包括谓语中心词是“有”和“在”的句子:“马有四蹄”“星在天上” (一般语法书称之为 “存在句”)。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 “判断句”是“解释事物的涵义或判辨事物的同异” 的句子。“构成一个判断句,白话里必须在主语和谓语的中间加一个系词 ‘是’ (否定用‘不是’)。文言里,肯定的句子可以用连系词,可以不用;否定的句子非用连系词 ‘非’ 字不可。肯定句所用连系词有三类: ☚ 正装句 是字句 ☛ 判断句 判断句panduanju语法学术语,指用来断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物、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属于某一性质或种类的句子。在现代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来联系。判断句属于主谓句中的动词谓语句。如:“我是中国人。” ☚ 省略 省略句 ☛ 判断句 判断句Panduanju用来断定主语和宾语所指人或事物是同一关系还是从属关系的句子。如“他是优秀青年。”从主语和宾语的关系看,有同一关系和从属关系两种,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牛是哺乳动物。”从判断的性质看,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两种,如“他是学生。”“他不是学生。” ☚ 描写句 单句分析 ☛ 判断句 判断句判定主语是什么的句子。有时,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所指的是同一事物。有时,谓语只是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或属于某一大类。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主要是通过判断词“是”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起来表示。但“是”字在古代汉语中大多用作指示代词,极少用作判断词。因此,判断句一般不用“是”来判断。常用以下形式判断:句中用“者”,句末用“也”。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变化形式有: ☚ 补语 省略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