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比较和评价不同企业管理水平的指标
6. 比较和评价不同企业管理水平的指标
用利润多少来比较本企业不同时期的管理水平是可以的,但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中进行比较,则困难要大得多。长期以来,对采用何种利润率来评价和比较不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则有较大分歧。“文革”前后的讨论差异也较大。“文革”前主要有如下四种观点。
一种观点主张,用资金利润率进行考核。社会主义经济需要用资金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目前在投资效果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占用资金多少与企业财务成果没有建立一定的依存关系,需要用适当的形式来衡量企业投资效果。采用资金利润率的好处在于,企业多占国家资金,就有责任向国家多缴利润,这种考核指标可以促使企业多生产、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善经营管理,革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资金利润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另一种观点则不同意上述主张。认为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企业主观努力的程度和赢利率有很大关系,技术水平高低不同也同赢利率有关,但技术水平与资金占用率没有必然联系。用资金利润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管理好坏,必然排斥社会主义国家对企业的计划管理。
第三种观点主张,以成本利润率来考核企业的经营成果。成本利润率在价值一定的情况下,成本与利润呈逆向运动,所以,成本利润率可从综合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升降情况,它比单独考察利润或成本指标更能敏感地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第四种观点主张,以产值盈利率作为考核指标。产值盈利率是企业盈利和生产总值之比。产值盈利率可以把使用价值的需要和资金积累的需要结合得更好。由于产值盈利率要受到成本、产值、销售收入的影响,因此对于防止盲目追求产值,促进提高成品率也有积极作用。
“文革”之后,观点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种观点认为,考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应该有四个方面: (1)反映和考核劳动占用的指标,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占用; (2)反映和考核劳动耗费的指标; (3)反映和考核生产成果的指标,包括产量、品种、质量和产值四个方面; (4)反映和考核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主要包括劳动生产率与利润率 (利润率又包括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和产值利润率)。
另一种观点认为,厂级核算是企业全局性、综合性的核算,它的核算指标也就应当是全面、综合性的指标,既采用价值形式,也采取使用价值形式以及劳动量的形式。厂级经济核算应该包括四类: (1)生产成果指标,包括产品的品种、质量、产量、产值 (总产值、净产值等); (2)生产经营消耗指标,包括劳动生产率、物资消耗、设备利用、管理费用、产品成本等; (3)资金指标、包括固定资产占用和利用、流动资金占用和利用等; (4)经营成果指标,包括利润、税金、销售收入等。
第三种观点认为,应以销售收入利润率作为考核指标。其优点在于,销售收入利润率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自身努力的程度,能够反映个别成本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别。企业销售利润收入不仅反映企业创造了多少价值,而且还反映了它能实现多少价值。
☚ 5. 经济核算的指标体系 7. 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