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浮性鱼卵、仔稚鱼
(1)种类。河北省沿岸海域已鉴定出硬骨鱼类的浮性卵子和上层仔稚幼鱼,隶属10目27科40属共48个种。与其他海区相比,种类较丰富,数量也较大。优势种主要有青鳞鱼、班鰶鱼、鳀鱼、黄鲫等鲱鳀科鱼类,卵和仔稚幼鱼各占全年卵、仔鱼总量的81.56%和83.86%。其中鱼生物量最高,卵和仔稚鱼各占全年总量的75.50%和22.18%,其次是鱼、鲬鱼,其卵量占全年总卵量13.05%,梭鱼卵及其仔稚幼鱼各占全年总量的1.13%和9.63%。其他常见种鱼有焦氏舌鳎、白姑鱼、多鳞鳝、鱵鱼、鲈鱼、牙鲆、黄姑鱼、半滑舌鳎等9种卵子和仔稚幼鱼的量占全年各量的3.39%和4.92%,重要经济种类中仅发现有蓝点马鲛、银鲳、带鱼、小黄鱼等,数量较小,仅占全年总卵量的0.26%。
(2)季节变化。河北省沿海除寒冬外,均有鱼产卵分布。主要种类的产卵期和鱼卵出现时间处于3—8月份的升温阶段,5—6月份为盛期,全年卵量最高峰出现在6月份。在温度下降的9月份,某些种类开始产卵,卵分布量略有回升。10月份继续减少,11月份以后只有极少数的个体产卵。
(3)产卵场。河北省沿岸海域均有产卵场,多数种类的产卵场主要范围在渤海湾沿岸的歧口至大口河一带浅水区和曹妃甸一带深水区。产卵场随着水域温度分布的变化而移动,5月份鱼卵高密度在渤海湾沿岸,6月份在曹妃甸附近,其他水域卵量均匀,仅滦河口至薄河口一带略低,总的趋势是西部沿海高,东部沿海低。
产卵活动与水温关系较明显,卵开始出现于早春3月的2℃以上海水里,停于秋末的14℃以下,最适水温在14~24℃,产卵量占全年卵量的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