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36. 社会主义成本的经济本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36. 社会主义成本的经济本质

36. 社会主义成本的经济本质

社会主义成本的经济本质,是成本理论界近年来一直争论的学术问题,争论的核心是,在社会主义企业产品成本的理论构成中,究竟包不包含工资费用 (或称劳动报酬) v?
一种观点认为,成本属于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范畴,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其内涵就是c+v,即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物化劳动耗费 (c)和必要劳动耗费(v)的货币表现。成本经济本质的这种表述有三层涵义: (1)成本是c+v的个别劳动耗费,不是社会必要劳动耗费; (2)成本作为c+v的个别劳动耗费,必须获得相应的价值补偿;(3)成本是为获得某一使用价值 (或劳务)而产生的c+v个别耗费。具体理由如下: (1) 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随着公有制的建立,劳动力虽不再是商品,但劳动力再生产所消耗的生活资料是商品,从事生产活动要消耗活劳动,活劳动的支出者要消耗生活资料,生活资料需货币购买,所以,只有将v作为成本的构成要素,劳动消费才能得到价值补偿,这是再生产的起点。(2)要保证通过活劳动耗费,获得更多的剩余产品,使社会赖以生存发展,不仅首先需要计量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物化劳动及必要活劳动的多少,确定补偿价值的基数,从而从产品实现价值中经过扣除得到剩余产品价值的大小。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在成本中只包含物化劳动耗费c,势必使必要活劳动耗费无法得到有效地控制,使成本管理的作用大为削弱。(3)从生产决定分配的角度来看,按劳分配只宜分两步进行,将必要活劳动耗费v计入成本,是初步生产决定分配的体现,在此基础上,企业所获得剩余劳动价值,才能进一步在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再次分配。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资不是生产费用,不是社会主义生产成本的构成要素,社会主义成本只包含c,不包含v。持这种观点主要理由是: (1)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作为成本要素,这是对资本耗费而言的。其存在的基础是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劳动具有雇佣性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述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因而在社会主义生产中消耗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即不是生产劳动力消耗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力的消耗表现为一种非价值形态,属于按实物计量的消费,不能进入产品成本。(2)社会主义工资是一种劳动报酬,它应当在劳动者付出劳动后,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确定,而不应是在劳动者付出劳动前,预先划分等级,并从流动资金中预支。据此,工资不应进入成本,而属于企业净收入,是劳动成果的一部分。劳动报酬只应直接从企业销售收入扣除物化劳动耗费后的净收入中,按劳动者付出劳动的大小进行分配。(3)社会主义商品价值构成与资本主义商品价值构成特点不同,它不再是 (c+v) +m而应是c+ (m+v)。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也曾说明在社会主义商品价值中必须首先扣除m,然后才能进行分配。因而,社会主义成本不包含v是有其理论基础的。
上述观点的持有者,将这种理论称之为“社会主义新成本理论”或“二元成本理论” (即c构成社会主义商品价值成本,v构成社会主义商品非价值成本)。并将企业中试行的“除成本分成制”看作这种理论的实践。
第三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成本的理论构成既不能笼统地看作c+v,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只包含c。其理论构成决定于有计划商品经济基础上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基本机制和联合劳动体的本质特征。他们认为: 从经济关系本质上看,个人报酬在收入形态上必然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劳动力的素质所制约,使不同劳动者在劳动付出上存在差别; 另一部分是由劳动者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地位所决定,使社会主义的劳动与资本主义劳动在性质上存在根本区别。前一部分从所费的主体、支付的顺序、垫支的补偿和资金循环上讲都必然要进入企业成本,后一部分从性质上看却
不应在成本之列,这两个部分仅仅在其支付形态上才表现为一致,因而,对于劳动者报酬的性质应作具体分析。

☚ 35.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以何种类型的扩大再生产为主   57. “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是个什么概念 ☛
000001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