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古河西构造体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河西构造体系 古河西构造体系地方性构造体系名称, 又称古河西系。1978年魏春海根据李四光1955年的论述,建立古河西构造体系。古河西系展布于甘、青两省的祁连山脉及其毗邻地区。其北界波及至龙首山麓一线,南邻柴达木盆地,西到塔里木盆地东缘,东抵六盘山以西,具有西宽东窄趋势,主要以下古生界组成的褶皱、断裂及加里东期复杂岩带为主体,构成一系列北西西向延展的巨型褶皱带, 早古生代及以前地层卷入其中,自北向南概分为北祁连、中祁连和南祁连3个褶皱带。北祁连褶皱带位于祁连山脉北侧,包括走廊地带,以下古生界组成的褶皱、断裂以及加里东复式岩体为主体, 构成一系列次级复背斜和复向斜等。主要有龙首山复背斜、走廊——走廊南山复向斜、镜铁山——祁连山主峰复背斜、乌鞘岭——白银复向斜和屈吴山——南华山复背斜等; 中祁连褶皱带位于野马山——大雪山——疏勒南山——陶赖南山至青海大通山一带, 是以前长城纪变质岩系为主体组成的古老结晶基底, 中上元古界亦广泛出露,缺失早古生代沉积盖层,晚古生代以来的沉积物也很零星,长期处于隆起状态,伴随断裂带和中酸性——超基性侵入体, 总体构成——规模巨大的托来山——大通山复背斜, 次级构造有大雪山复向斜,野马山复背斜等;南祁连褶皱带自当金山口经乌兰达坂山、宗务隆山、埃姆尼克山至拉鸡山,呈北西——北西西向展布,以前长城系、古生界为主体,构成一系列相间排列的复背斜和复向斜, 主要有拉鸡山复背斜、宗务隆山复向斜、柴达木北缘复背斜及伴随的断裂带, 其大部分被后期强烈改造卷入青藏系头部外围褶带成分之中。因此,古河西系具有独特的构造形态和控岩特征,褶皱强烈,延伸规模大,多呈紧密线状;与褶皱平行伴生的压性断裂成群出现,并具强烈挤压兼扭动特点; 岩浆侵入活动多集中于加里东期,不仅强烈频繁,且规模宏大,与体系的成生发展、演变有密切的联系。古河西系可能始于晚元古代,成生发展于早古生代,成熟于志留纪末。古河西系对矿产资源形成与分布具有显著控制作用。在其孕育萌动期及早期阶段形成的矿产主要是元古界沉积变质型铁矿、铜矿和与基性——超过高性岩有关的镍矿岩等;早古生代形成的矿产主要是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铬铁矿、石棉矿和与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有关的铜矿及多金属矿床。 ☚ 烧火筒群冰碛砾岩 河西构造体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