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展历程
1. 发展历程
河北省化学农药工业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起步的。1950年山海关私营鼎立农药厂开业,生产臭虫药、虱子药等卫生用药。1953年石家庄市化学制药厂建成农药车间,加工六六六粉剂,1954年开始少量生产滴滴涕乳剂。1956年农药车间迁出建立石家庄市农药实验厂,并于次年1月建成投产,1957年生产农药7 530吨。
1961—1962年河北省贯彻国民经济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对农药生产厂点进行了调整。到1965年底仅保留了石家庄农药厂、山海关农药厂等4个厂点,相继建成了有机氯杀虫剂氯丹和有机杀菌剂敌锈钠生产装置,标志着河北省化学农药工业向原药合成迈出了第一步。1966—1978年,河北省加快了农药生产的发展。到1978年全省农药厂点增加到17个,其中原药厂点13个,加工厂点4个,生产能力原药1万吨,制剂10.5万吨,可生产原药5大类17个品种,制剂6大类32个品种,农药生产初具规模。但在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销路不畅、库存增加、年销不协调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中央提出的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河北省对农药生产厂点和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到1981年全省农药厂点调减到8个,原药品种调减到10个,年生产能力和产量随之降到6 000吨和4 300吨。1984—1985年由于全国农药大量进口,农药市场受到冲击,造成部分企业停产或半停产近两年。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控制了进口,并对农药生产给予了许多扶持政策,帮助农药生产企业走出了困境,步入了稳定发展的轨道。到1996年底,全省有农药企业26家,从业职工15 620人,在产的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4大类196个品种,生产能力达4.69万吨,产量3.31万吨,产值13.82亿元。
☚ (一)生产能力 2. 工业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