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句第十一章】
子曰:‘索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不)〔弗〕為之矣。
處事在乎平坦而求之隱僻,行己在乎正大而求之怪異者,其非‘索隱行怪’之謂乎!抱關撃柝、荷蓧過門者,無非‘索隱’之流;而出哇鵝肉、踏破鷄卵者,無非‘行怪’之徒也。大丈夫行事,磊磊落落,如青天白日者方是。
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
掘井九仞而未及泉,可不謂之廢於半塗乎?為山九仞而虧一簣,可不謂之廢於中塗乎?正須竿頭更進一步,塔上復加一層,然後做得到中庸地位。
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在蠱之象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1]’是可謂中庸之道乎!在遯之卦曰:‘遯世無(憫)〔悶〕。[2]’亦可謂道之中庸乎?大舜之察邇,知也;顔淵之服膺,仁也;子路之問强,勇也。察此三者,精而一之,則可以造道而成德矣。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大哉言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