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4_228後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4_228後説

【後説】

中庸,何以知子思之書?據鄭氏陸氏,其説皆然,蓋以來相傳如此也。且書中始之而仲尼之言,終之以仲尼之事,分明是孔氏傳道之書。其言往往與孟子符合,疑其為孟子所宗法者。夫以孔子之道傳於孟氏者,非子思而誰?彼子思亦初非創意為之,自第二章以下十章即為孔子全書,子思特其奉以述之也。孔子當時又非完就此一篇,子思實裒集其緒論,而為之略加删節,如第三章可知也。既而子思懼夫孔子之言簡而難曉,乃推原而有首章發揮,而有十二章以下其羽翼。證成之功都屬之子思,故歸之以子思之書也。
先儒既以大學之傳定作曾子門人之記,曾子之門惟子思可以了此,則子思之書奚但止於此篇哉?故大學主敬,中庸主誠,兩相扶持,表裏完備,聖人之遺意,殆無憾焉。後千載人被其澤者,莫子思若也,然子思之澤,亦人亡而俱息矣。中庸之在於世,不過舊器之藏府庫也,人或貴其古而不屑於用。至戴氏編諸禮家,僅存其目録。苟非之功,其不終為夷而泯未可知也。
以前,惟李翺在。今觀其復性三書,句句提掇,節節致意,惟大學中庸是崇是信。其言曰,子思‘得其祖之道,述中庸四十七篇以傳於孟軻’。‘遭滅書,中庸之不焚者一篇。’其説蓋祖於孔叢子。然今觀此書,首尾貫一,非散軼之比,或者從是而推衍,有許多篇簡耶?此則未可詳。大抵其意以為要,為佐,宛成四書規模,而外此則不言。即無論一一中理與否,其所存所尚,豈易求哉?
李翺之前,亦不無其人。按梁簡文帝謝敕賚中庸講疏啓曰:‘天經地義之宗,出忠入孝之道,實立教之關鍵,德行之指歸。自非千載有聖,得奉皇門,無以識九經之倫,稟二門之致。’吁,傾乎其至矣!然家父子好學而無實,卒踐亂亡,則其悦而不繹者歟,奈之何?有此出世之見,而不能句當乎一身,至此極乎!此又學者之大戒也。是以苟非其人,言亦無裨,不徒無裨,或轉而為夷狄之護法。佛六祖有云:‘不思善,不思惡,則喜怒哀樂之未發也。’蘇子由得之,以傅會之曰:‘中固未及於思也。’殊不覺戒懼恐懼,佛家初無此境界也。故曰句句同然而異。於子由乎何責?故言不足以悟人,惟其人不然。如賣水江邊,終日行而莫之售也。
自章句之行於世,人尊之如日月,信之如四時,愛之如骨肉,畏之如鈇鉞,但不能究而得之,得而行之,如日用菽水也。其故何也?比如家長老整頓業務,一齊無缺,羣子弟或恃而為重,全不理會,凡厥有事,輒曰:‘吾父兄必有處也。’詰之,則無所發。此與違悖訓合者差等不同,其芒無所知則均也。故學必要致疑,不致疑,得亦不固。所謂疑者,非謂狐疑、猶豫,無所決擇也。若知如是而是,則必兼審如是而非,方始是見得。不然,則人或以非為是,將無以應也。比如食果子相似,與之以桃杏之屬,噉其肉,棄其仁,美在肉也,猶疑夫核中更有滋味在也。他日與之以榛栗之屬,剥其皮而噉其仁,美在仁也,又安知向之仁之美不如榛栗之可噉乎?若使當時都咬破,知得分明,豈復有此患?故有疑所以無疑也。彼食焉而不疑者,雖謂栗房嚼,亦將從之矣。
以下,學者之弊大率類此,而惟我東為尤甚。始也信而不疑,中也尊而不熟,終也置而不念,殆於無敵國外患者。翫愒成俗,世無真儒,其勢然也。是豈君子之所望於後人哉?余嘗曰:‘教豈難,學亦不易。’使經生學子將尺寸古訓無容議意耶?有似乎隨人嘻笑而卒無見解。將旁採博究要歸證明耶?有似乎處下横議,易陷罪過。然與其昏也,寧覈,故弟子之職,專聽受而不至於自欺,教疑難而無傷於躐易。此為無犯無隱氣象,吾固悦而不能得也。
是書也,堅守章句,莫敢移易。而章句之所不言,時或不憚言之,其意都只為探討蹊徑,務歸於夫子之本旨。若曰章句之外一字皆濫云爾,則是不但不識愚之所存,亦非所以知朱子也乎。

☚ 14_227第三十三章   14_229中庸講義 ☛
0000357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