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画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画说huàshuō

〈动〉 用图画的形式解释或说明。

画说

画说

绘画论著。一卷。明莫是龙撰。莫是龙(?—1587),字云卿,后以字行,更字廷韩,号秋水,又号后明。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八岁读书,十岁属文,被目为神童,后补郡博士弟子。诗文之外,工于书法,山水画宗黄公望而另得蹊径。有《秀石斋集》。
《画说》计十六则,其中对宋宗室赵令穰画颇为推崇,论山、树画法颇有心得,对画家以古为师进而以天地为师,及形神关系的论述值得重视。《画说》影响最大的是山水画南北宗论,是说一出,使三百年间画坛从者甚众,几成不易之论。
南北宗说的大意是:唐时禅分南北二宗,画亦分南北于此时,然人非南北。北宗起于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传为宋之赵幹、伯驹、伯骕、马远、夏珪;南宗起于王维之渲淡、钩斫,传为张璪、荆、关、郭忠恕、董、巨、米氏父子,以至元四家,如六祖之后,分支兴盛,而北宗衰微。此说得董其昌、陈继儒、沈灏等赞同,尽管各人所列南北传人有异,归纳南北宗特征不同,但崇南贬北则为一致。大体说来,南宗画即文人画,长于水墨渲淡,有书卷气,是“生知”、“顿悟”的“利家”画;而北宗画即院体画,长在青绿山水,多作气而少士气,是苦练、“渐修”的“行家”画。后继者更将“北宗”斥为邪道、野狐禅,说得一无是处。明末及清代画坛沿袭南北宗说并独尊南宗者,可谓比比皆是,但如一代宗匠的石涛就对此很不以为然,尤其是朱彝尊、李修易等人更能独抒己见。朱彝尊在宋荦《论画绝句》后写跋语道:“近世画家专尚南宗,而置华原、营丘、洪谷、河阳诸大家,是特乐其秀润,惮其雄奇,余未敢以为定论也。”李修易《小蓬莱阁画鉴》亦认为李成、李唐等人不能以南北限之。应该说,南北宗论对院体画偏见太深,对绘画艺术的发展有消极作用。现代学者童书业、启功、俞剑华、徐复观等,对南北宗说探讨很深刻、全面。
《画说》在技法论上亦颇有建树,如解释“笔墨”:“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较前人所说有较大发展,合于绘画实践。关于形神关系,他认为“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亦颇得其要。余如论各家师承,言树、云、山的诸多画法,都是值得珍视的经验之谈。
《画说》中文字与董其昌《画旨》、《画眼》颇多重见之处,如关于南北宗一则几乎全同,当是后人辑录董氏著作时,展转传抄,而将莫氏所说误入,然亦有论者以为是借董氏名声以传者。由于莫较董略早,且《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均著录《画说》,故以南北宗说为莫是龙首创似较妥。
收入《画论丛刊》及《美术丛书》四集一辑,又有《宝颜堂秘笈》、《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 四友斋画论   吴郡丹青志 ☛

画说

❶ 一卷。明莫士龙撰。莫士龙字云卿,后更字廷韩。华亭(今上海松江县西)人。万历年间以贡入国学。书中论画以李成为北宗,以王维为南宗。又认为有轮廓无皴法谓之无笔,有皴法无轻重、向背、明晦谓之无墨。此论颇合画家宗旨。书中为论只有十五条,不为详尽。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
❷ 一卷。意大利人毕方济撰。毕方济(1582—1649),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万历三十八年(1610)来中国,万历四十四年(1616)至北京,继而又到上海、开封、扬州、宁波等地“传教”。清军入关后,他曾随明朝王室到广州,其墓便在今广州。除《画说》外,还著有《灵言蠡勺》、《睡画二答》等。《画说》以问答的形式,对于人体各部位,如头、发、眼、耳、鼻、口、须、肩、胸、腹、手、膝、足的画法俱有著述,并诠释其成画原因。毕方济著此书仅涉及写貌,其宗旨不在画学,而是借此教人为善,以肉体曲譬取喻。有旧抄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