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2_100第二十三 下十六 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2_100第二十三 下十六 章

【第二十三 下十六 章】

‘未知所之’節
竊意:將見賢者,而使左右不知所之,其縮恧不自樹之狀,已有以被小人窺破者矣。
公曰諾
吕晩村曰:‘凡昏庸之於嬖人,始而愛昵,愛之至為信服,信之至為畏慴。而嬖人所以蠱惑拑制之法,亦盡此矣。只一諾字中,有愛昵,有信服,有畏慴。’竊意:不止見信畏嬖人意,總見其慕賢不誠之實。若一片慕賢之心誠了,千萬般小人情態,隨察便知,彼將消沮之不暇。至或為之,將順而自結,到此倒不叫做小人矣。故化龍蛇為赤子,惟在一人;化烏喙為良劑,惟在一心。所以孟子不歸罪嬖人,但責在天,天者,其君人者之一心乎!
‘不遇魯侯天’節
竊意:大凡言天,不指蒼蒼之體、諄諄之命也。在上者只當以民心為天,在下者只當以君心為天,故到此孟子可以言命。而人君不可言命者,就君臣際會之際言也。其實人君亦有言天處,如前章之‘成功’‘天’、上章之‘非(人)〔身〕所能為’是爾。勿論上下,事到莫之為處,必任天而止。同一天也,而前二章以民心為歸,此一章以君心為歸,意可知矣。總之,無限事變,莫非是天,則天地間事,皆吾統内,而居仁由義之範量見矣。篇末數章内,此意當玩。
竊意:此篇首言仁義之為利及為利之反害,即道理之頭腦也,經國之大意也。第二章偕樂與獨樂,即義利之所由分,故次之。第三章養生喪死、不飢不寒,即偕樂之大節,故因戒不知檢、不知發以次之。而第四章極言以政殺人之非,挑發其同好惡之意。第五章言如此,則無强不制,從吾之可勝之形説。第六章言如此,則無人不歸,從民之就善之情説。到底皆不以利為利,而以義為利之意,發明到此,大旨略備,故第七章統辨王伯之分,以申義利所成就之名,而因極言危士臣之無益,及制民産之為本,則其為利為義,損益之則明矣。第八章申發必偕樂之情。第九章申發毋獨樂之效。害之者欲而莫急於怒,故第十章辨好勇;莫妨於逸豫,故第十一章論先王。觀總之不能行王政之故,無不牽掣在好貨好色等為祟,故十二章辨之究其本也。無厲治之心,所以終不可有為,故十三章警之。圖治既切,則自不得不用人,故十四章言用人。如不得已之道,而亦不過曰與民同好惡,如此之謂民之父母,反是之謂獨夫,故十五章論。十六章因言自用誤國之失,以見此道理須學而得也。夫國治之志既篤,則必不自用,自用即自私之心也。其妨義入利底幾微關頭,大段樞鍵乎此一章,所以結殺以上,特為發之也。夫順民之義,何所不可?萬乘之取舍大矣,而以此決之,則可定矣。十七章。諸侯之謀伐可畏,而以此待之,則可止矣。十八章。至於臨陳之得死力以此,十九章。小國之能保全以此。二十章。大逼甚恐,則可去而去,而善不可失,當死而死,而亦不可失。二十一、二十二章。終見是道之不必見益當為,至困極顛沛之際,只有此耳,即亦夫子終食無違之旨。而孟子就有國家者言,然後為仁之處所實事焕然明矣。仁義豈適為坐談之資、崇飾虚美底道理乎?故終之以天。凡天下之境遇處置,何者非天命分内乎?即知為仁範量,無極不到達,而自天下之大舉,約而至死亡休慶中,所以善其道而成其名者,惟是仁耳。孟子所以明大道而發仁義當行之地者,到此終矣。故以此二十三章為第一篇。

☚ 12_099第二十二 下十五 章   12_101公孫丑第二 ☛
000028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