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Kondratieff cycle

也称 “长周期” 或 “长波”。指为期50~60年代的一种经济周期。最早由苏联经济学家N.康德拉季耶夫在1925年提出,故命名。康德拉季耶夫研究了世界一些国家的长期时间数列资料,根据各国的价格、利率、工资、对外贸易,以及生产与消费资料,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平均长度为54年左右一次的长周期。他把从18世纪末以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分为三个长周期:(1) 从18世纪末到1844~1851年。其中从18世纪80年代末到1810~1817年是上升时期,从1810~1817年到1844~1851年是下降时期。(2)从1844~1851年到1890~1896年。其中1844~1851年到1870~1875年是上升时期,1870~1875年到1890~1896年是下降时期。(3) 从1890~1896年开始到1915~1920年是上升时期,从1915~1920年开始进入下降时期。这种周期是资本主义发展本身固有的,其主要原因是资本积累的变动。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变革、战争与和平、新市场的开辟等等,都不是影响这种周期的偶然事件,而是这种长周期中有规律的组成部分。如在长周期的下降阶段会产生重大技术发明,而这种发明要在下个周期的上升阶段开始时才会得到大规模的应用。长周期上升阶段经济实力的扩大引起局势紧张,这是战争与革命的主要原因。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强调长周期与经济中重大的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创新浪潮相关。他把18世纪80年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分为三个长周期,每个长周期以一种重大的创新为特征。(1)从1780年到1840年,以工业革命为特征;(2)从1840年到1890年,以钢铁和蒸汽机的创新为特征;(3)从1890年~1950年,以电力、化学和汽车的创新为特征。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Kondratieff Cycle

亦称“长周期”。俄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于1925年提出。经济成长过程中上升与衰退交替出现的一种周期性长时段的波动。20世纪20年代,康德拉季耶夫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经济的大量统计数据,发现发达商品经济中存在着为期54年的周期性波动,并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了长周期的设想,从而使之成为了一种比较系统的周期理论。因此,1939年经由熊彼特提议,世界经济学界都接受了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这一术语指称经济成长过程中长时段的波动。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又称“长周期”、“长波”。一种经济周期类型。每个周期历时54~60年左右。最早由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Kondratieff, Nikolai Dmitrievich, 1892—1931)于1925年提出。他比较了19世纪英、法、德、美等国长期的时间序列数据,主要依据价格(包括利率和工资)的变动,并根据对外贸易、银行存款等指标的变动,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平均长度为50年左右的长周期。他提出,在下降时期,会出现许多重要的生产技术发明,但只有到下一个上升时期开始时才能得到大规模的应用。而且,他认为技术变革是内生的。然而,他虽然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内生性,但他并没有利用技术创新作为解释长周期的理论基础。他提出,长周期的物质基础是基本资本品储备的耗损、毁坏、替换和增加。这些基本资本品包括大型厂房、铁路、水道、大规模的土地等,其生产或改良需要巨额的投资,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些基本资本品的集中投资是由可供资本在下降时期的低利率引起的。康德拉季耶夫对长周期没有提供一个很周密的理论解释,只是提出了一个长期价格周期。后来,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 Joseph Alois, 1883—1950)以创新为核心,提出了以长、中、短三种周期相结合为体系的创新周期理论。熊彼特提出的三个长周期是: (1) 1783—1842年。这是第一次产业革命时代。由上升到下降的转折点是1813—1814年。(2) 1842—1897年。这是世界上的蒸汽和钢铁时代,或称“铁路化时代”。由上升到下降的转折点是1869—1870年。(3) 1897—1939年。这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代。由上升到下降的转折点是1924—1925年。有经济学家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进入第四个长周期,主要技术创新是半导体、彩色电视、航空航天技术等。这期间由上升到下降的转折点是1973—1974年。还有的经济学家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世界经济进入了第五个长周期。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西方经济发展的周期,以50—60年为一周期。他认为西方经济的这种长周期存在着有规律的部分,同时也受到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如生产技术的变革、战争、新市场等。他还认为新技术往往在长周期的下降阶段出现。而在下一个周期的上升阶段得到应用。有的西方经济学家,如熊彼特,对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还作了补充。

☚ 银根紧缩   商品 ☛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Konderatieff Cycle

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50年左右为一周期的经济长期上升与长期下降相交替的现象。亦称为经济长波。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于1925年最先系统地提出,故名。最早观察到存在经济长波现象的是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帕尔乌斯,他在1896年就提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存在着50—60年的长波,同时代的其他经济学家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康德拉季耶夫第一次系统地加以统计验证和分析。康氏在1925年发表的《景气变动的大循环》一文中,研究了法国、英国、美国的批发价格水平、利率、工资、对外贸易、煤与生铁的产量和消费量以及铝的产量等长达140年左右的统计数字,得出这样的结论:自18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长期波动,第一长波从18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到1844—1851年,第二个长波从1844—1851年起到1890—1896年,第三个长波从1890—1896年起,上升持续到1914—1920年,之后转入下降时期;经济生活中最重要数列的长期波动是国际性的,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及美国在时间上是一致的。康氏有关经济长波的经验性结论后来为30年代的大萧条所证实,二战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也较明显地显示出长期波动的特征,中外经济学界一般倾向于认为第四个经济长波从二战结束后的恢复阶段开始,上升波持续到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进入下降波阶段,整个90年代都处于这个阶段中。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从经济统计资料中得出的经验性结论,在其存在性问题上尚有分歧,在原因解释上也派别林立,分歧更大。

☚ 马克思主义学派周期理论   长波论 ☛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Kondratieff Cycle

亦称“长周期”或“长波”。指为期50~60年的一种经济周期。最早由苏联经济学家N.康德拉季耶夫在1925年提出,故名。康德拉季耶夫研究了法国、英国、美国、德国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长期时间数列资料,根据各国的价格、利率、工资、对外贸易量,以及生产与消费资料,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平均长度为54年左右一次的长周期。他把从18世纪末以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分为3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末到1844~1851年。其中从18世纪80年代末到1810~1817年是上升时期,1810~1817年到1844~1851年是下降时期。第二个长周期从1844~1851年到1890~1896年。其中1844~1851年到1870~1875年是上升时期,1870~1875年到1890~1896年是下降时期。第三个长周期是从1890~1896年开始到1915~1920年是上升时期,从1915~1920年开始进入下降时期。康德拉季耶夫还认为,这种周期是资本主义发展本身固有的,其主要原因是资本积累的变动。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变革、战争与和平、新市场的开辟等等,都不是影响这种周期的偶然事件,而是这种长周期中有规律的组成部分。例如,在长周期的下降阶段会产生重大技术发明,而这种发明要在下个周期的上升阶段开始时才会得到大规模应用。长周期上升阶段经济实力的扩大引起局势紧张,这是战争与革命的主要原因。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长周期与经济中重大的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创新浪潮相关。他把18世纪80年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分为三个长周期,每个长周期以一种重大的创新为特征。第一个长周期从1780年到1840年,以工业革命为特征;第二个长周期从1840年到1890年,以钢铁和蒸汽机的创新为特征;第三个长周期从1890年到1950年,以电力、化学和汽车的创新为特征。美国经济学家W.A.刘易斯则强调,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主要是一种长期的价格波动。参见“经济周期”、“创新经济周期理论”。

☚ 基钦周期   库兹涅茨周期 ☛
0000048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