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所以異於人章】
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大全 問:‘集注説則是以仁禮存在心中,直卿之言則是以心存在仁禮上。二説孰是?’曰:‘直卿説得亦是。但要本文意義順,似注説又須知不是將心去存在仁禮上,亦不是將仁禮存在心裏也。’答甘吉甫。○語類 問:‘何謂處心?’曰:‘以仁處於心,以禮處於心。’節。○淺説 ‘以仁、禮存心’意,該三‘自反’,不是既存於心,到愛敬方説仁禮之施也。施字是對驗字説,不是對存字説。存心不苟,正是以仁禮存心也。○存疑 以仁禮存心兼内外言。下文曰‘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是就其發於外者言。蒙引曰‘以仁禮存心主在内,非仁無為,非禮無行,兼内外’,非是。○摘訓 以其存心謂心中常有所存主也,與末篇存其心不同,仁禮亦是行之於外以待人者,不可把以仁禮存心説到本原上去。
我必不忠。
語類 ‘我必不忠’,恐所以愛敬人者,或有不出於誠實也。人傑。○忠者,盡己也。仁禮無一毫不盡。節。
‘此亦妄人’云云。
精義 張子云:‘“此亦妄人也”,是以義斷,在聖人如天地涵容,但哀矜而已。○伊川曰:‘自反而忠,而横逆者猶若是,君子曰“又何難焉”,此一事己處了。若聖人哀矜,又别一事。’○淺説 既曰妄人,則與禽獸何異哉?我見同類之人而陷於禽獸,為之哀痛且不暇,又何必以其横逆之來而留難於心耶?
‘舜為法於天下’云云。
精義 楊氏曰:‘顔子所學,學舜而已。蓋舜於人倫無所不盡也。以為父子盡父子之道,以為君臣盡君臣之道,以為夫盡夫道,以為兄盡兄道。此孟子所謂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者也。孟子所憂,亦憂不如舜耳。’○語類 ‘舜為法於天下止是則可憂’,此便是知恥。知恥則進學,安得不勇!閎祖。○淺説 ‘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乃若終身之憂則有之,何也?以為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盡仁禮而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之仁禮未盡,猶未免為鄉里之常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憂不得如舜而已矣,故君子有終身之憂也。若夫一朝之患,在君子則無矣,何也?蓋其以仁存心,而非仁無為也;以禮存心,而非禮無行也,宜乎得人之愛敬,而無一朝之患也。設若横逆率然來加,而有一朝之患,在君子亦知自反而已。置之妄人而己處之泰然,略不少動其心,而為之戚戚也,故曰‘君子無一朝之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