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雍也章】
仁而不佞。
精義 楊氏曰:不有祝鮀之佞,難免於世,則世方以佞為悦矣,故或人以‘雍也仁而不佞’為問。
語類 佞,只是捷給辯口者,古人所説皆如此,後世方以諂字解之。祖道。
焉用佞。
精義 伊川解:‘佞,辯才也,人有則多入於不善,故言“焉用佞”?’又語録:‘苟仁矣,則口無擇言,言滿天下無口過,佞何害哉!若不知其仁,焉用佞也?’○謝氏曰:夫子嘗謂仲弓‘可使南面’,想見其為人,宜簡重矣。簡重則多默,故或人以為仁而不佞,疑其不足也。然不知默而識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則焉用佞?
或問 程子之解善矣。其後説以為仁則佞不害,惟不知仁則無所用佞者,恐未安。
屢憎於人。
困勉録 時方以佞為賢,則宜其見悦於衆,而又曰‘屢憎於人’,何也?蓋折人以言,口可屈而心不服也。
蒙引 ‘屢憎於人’,言佞之不足取也。若是直言正辭,面折廷諍,雖見憎於人,亦非君子所避。此則言其無實之可惡,以見‘焉用佞’之意。
未知其仁,焉用佞。
或問 尹氏云云,尹氏曰:雍也仁矣,仁者安所用佞乎?又並讀七字為句之失也。
語類 問:‘“為人君止於仁”,若是未仁,則不能視民猶己,而不足為君。然夫子既許仲弓南面,而又曰“未知其仁”,如何?’曰:‘言仁有粗細,有只是指那慈愛而言底,有就性上説底,這個便較細膩。若有一毫不盡,不害為未仁。只是這個仁,但是那個是淺底,這個是深底;那個是疏底,這個是密底。’義剛。
全體不息。
或問 ‘仲弓以德行名,而以為未能全體不息於仁,何也?’曰:‘仁之難能甚矣,以顔子之賢,僅能三月不違而已,則仲弓之未能全體而不息也,亦何疑哉!’
語類 仁是全體不息。所謂全體者,合下全具此心,更無一物之雜。不息,則未嘗休息,置之無用處。全體似個桌子四脚,若三脚便是不全。不息,是常用他。或置之僻處,又被别人將去,便是息。此心具十分道理在,若只見得九分,亦不是全了。所以息者,私欲間之。無一毫私欲,方是不息,乃三月不違以上地位。若違時,便是息。明作。○仁山金氏曰:仁道至大。全體者,謂全體此仁無一事非仁也;不息,謂無所間斷,無一時非仁也。全體横説,不息豎説。○問:‘全體不息。’曰:‘全體如仁以為己任,不息如死而從己。“不息”下著一“者”字,可見是仁人分上説,非謂仁道之自流行不息也。’又曰:‘全體無虧,雖諸子有時能之,而但不能不息。’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