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2_082大學劄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2_082大學劄疑

大學劄疑

【題 解】
大學劄疑作者金謹行(一七一二—一七八二),字敬甫,號庸齋,本貫安東,其他情況無考。從其家系和父兄淵源情況看,他屬於三淵金昌翕的學統。本書收録於其文集庸齋集卷十雜著,把朱子文分為六節,並繪製經一章圖經一傳十綜合圖等,予以圖示闡述。(李佑成)


大學序凡六節。自首段止‘教人之法’為第一節,總斷一書之旨;自‘蓋自天降’止‘所由設’為第二節,推本立學之由;自‘三代之隆’止‘不能及’為第三節,論法備而教行;自‘及之衰’止‘知者鮮矣’為第四節,論教廢而書存;自‘自是以來’止‘壞亂極矣’為第五節,論異端害道;自‘天運循環’止末端為第六節,論學教復明。以此六節分排作圖,則第一、第二居中而統下四節;第三、第四、第五三節分三柱承上二節;第六節合上五節而結之。圖既成,按圖觀之,則第一、第二、第四、第六四節為榦株,始言書之全體,次言書之本原,次言作書之由,末言尊書之功;第三、第五兩節為兩枝,分言學教興廢。縱横推説,各得其義;統體條理,了然若指諸掌矣。
陳氏亦以為當分六節,而以‘復其性’謂在第一節,則其分段之義蓋與右圖不同矣。
‘教人之法’一句為一篇頭腦,如治而教、教灑掃、教窮理之類是也。知行二字為一篇眼目,如知性、盡性、躬行心得之類是也。
經一章 ‘明德’之明,朱子或從心界而言,或從性界而言。蓋明德包心性而言,而心與性俱是明底物事,其説德字,從心從性,無所不可。故經文以致知、誠意、正心為明明德之條目,而曰知、曰意、曰心,皆以心言,則其謂明德蓋以心言;傳文‘明明德’章曰‘顧諟天之明命’,此則又以性言也。
有時而昏。 ‘有時而昏’自是明德之昏,則謂之氣昏不可矣,謂之理昏亦不可矣,當合理氣而言。
應萬事。 應字不干萬事善惡,只指其應處而言,則雖於惡事上看,其妙應之體未嘗不善。虚靈亦然。自其氣稟而言,則豈無分數之可言?但章句只釋得明德之體,故即從虚靈本體而言,而氣稟善惡初不與焉。
小注朱子曰:‘虚靈,何嘗有物。’ 虚靈對耳目而言,則固不無虚實之分。而虚靈亦氣也,氣有形象,有形象則亦當天物矣。若以為無形無物云,則恐與理無分。此當輕看。後來以虚靈為理之論,蓋亦本於此等處矣,初學不可不審也。
雙峯饒氏曰:‘至善,以理之見於事者言。’ ‘至善’亦有就心上言者。去浮念、敬直内,即是未發前工夫,而所以反乎明德之體者也,則不特專就事上言也。
知、定、静、安,事未來之事;慮與能得,事方來以後事。而慮、得又分看,則慮是商量底,得是行事以後事。蓋雖已知定、静、安,而臨事則更加商量而行之也。這慮字即計較商量之意,非行事之意。故語類曰:‘慮謂慮事精詳,學者讀“處事”之訓,當作慮事意看也。’
小注朱子曰:‘定以理言。’ 章句曰:‘知止,則志有定向。’定字當屬志矣,止字當屬理矣。以定言理,雖不合於章句之旨,然理定處知自定矣,蓋亦互言而發明。
‘格物’之格,南相以為‘攻格’之格,其意不通。‘格物’則猶可以為攻格物理矣,而至於‘物格’,則物可以自攻乎?致知是致吾知,而至於知至,則變一致字,豈其他故,只以其‘知致’云則不成語故也。格字果是‘攻格’之格,則‘物格’條必當依致字例改置矣。
‘窮理’之窮,非求索之意,是窮盡之意。窮理云者,盡其理也,與盡性、盡心之意同矣。
既曰‘致知在格物’,又曰‘物格而後知至’,於此兩句可見格致之非二工,而亦可見格致之非一事也。
‘格物’云者,盡物之理也;‘物格’云者,物之理盡也。‘致知’云者,推吾之知也;‘知至’云者,吾之知極也。譬以吃飯,充腹在於罄飯,飯罄而腹飽。充腹之罄飯,致知之格物也;飯罄而腹飽,物格而知至也。
北溪陳氏曰:‘身親到那地頭,見得親切,方是格。’ 或因説以為格物之意當兼身到、知到意看,可笑。知到便是身到,如云‘即物窮理’也,豈有兩重義意。
‘明德’之訓,無一語不本乎傳文。其曰‘所得乎天’云者,本乎首傳‘顧諟天’之天字矣;‘虚靈不昧’云者,本乎‘明命’之明字也;‘具衆理’云者,本乎‘至善’傳仁、敬、孝、慈、信之理矣;‘應萬事’云者,本乎親愛、好惡等情也。
權楊村以‘古之欲明明德’古字為在下而未得行道者語。在下而能道得此語者,非夫子而誰也?不特此也,如象之‘自昭明德’、象之‘振民育德’,即是明德、新民之説也,其義理語訓,明是夫子所作矣。


經一章圖,謹依朱子章句而定著焉。第三節章句曰‘結上文兩節之意’,故第一、第二兩節為兩柱,第三節居中而合結之;第七節章句曰‘兩節結上文兩節’之意,故第四、第五兩節為兩柱,第六、第七兩節居中而合結之。大抵第三節以上,經中之經;第四節以下,經中之傳也。第四節言明新之目,以釋第一節之意,故以第四節置之第一節之下而引系於上;第五節言知止之序,以釋第二節之意,故以第五節置之第二節之下而引系於上;第六、第七兩節言本末先後,以申第三節之意,故以第六、七兩節置第三節之下而引系於上。其排布之井然,初不容私智。吁,亦妙哉!此意備見於記聞録,今不盡詳焉。


經一章為一篇之綱領,自傳首章止三章為一篇之鋪敍,傳四章為一篇之結辭,傳五以下六章為一篇之衍義,按圖可見耳。
傳十章 大學曰‘顧諟天之明命’,而中庸曰‘天命之性’;大學曰‘好人之所(好)〔惡〕,惡人之所(惡)〔好〕,是謂拂人之性’,而孟子有‘性善’之論;大學曰‘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而孟子言義利之分。傳授語脈亦可觀矣。
五者乃其目之大者。 五者之闕二目,固是舉其大者小包在其中,而抑或有一説。夫君、臣、父、子、國人,皆一人之所可兼之事,如為君而復為臣,為父而復為子者是也。至於夫婦,則夫不得兼婦之事,如為夫則不得復為婦是也,義例似不得不闕之,如中庸五‘所求’之為歟?至若長幼之闕,則臣道既主於敬,而事長亦主於敬,故以其有所旁挨而闕之歟?末敢質言。
大學有三大義,讀者不可不知。一則‘本末’章不得不在‘至善’章下。經文既言三綱領,又别以一節言本末,則傳中不可没此一款。二則正心是存養工夫。正心之功即去客用而存本體,據章句‘敬以直内’一句可見矣。三則‘誠意’不得不自為一章。知行之别、動静之分,必須表出言之,而非如他目之挾帶説去矣。此義詳於記聞録中。
或以為大學工夫先省察後存養,此説非是。夫為學始終,只是存養一事而已,省察之工,所以驗夫存養之功者也。然則省察是存養中節目,不可以先後分言矣,故中庸‘致中和’及‘(存)〔尊〕德性而道問學’,皆以存養為本。雖以大學言之,大學之工即因小學之成功,而小學之功即存養之事,則存養之為學始終於此可見矣。且大學八條目,格致為首。雖以先後言之,當曰先格致而後存養,惡在其省察之為先乎?
語類‘誠意’章自欺之萌,或以為可言於情上,或以為可言於容着在。兩説皆未曉自欺是意上病,則甲者之見恐是進一步矣;欠分數在容着之前,則乙者之見恐是退一步矣。蓋善惡者,情也;好善而欲得、惡惡而欲去者,意也。十分好上欠一分,十分惡上欠一分,是自欺也。好惡之不能十分無欠者,是知不明之致,然則自欺之根是知不明,自欺之萌是欠分數。容着在是欠分數以後事,則豈非自欺之著者乎?
傳七章以下,每一章兼釋兩條目,故傳文亦有此意。今以傳七言之,首一節釋正心之意,下節釋修身之工。餘皆放此。
傳八章‘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者,與他章結語不同。蓋修身齊家,自己及人之初頭,不可不用力説出,與經文‘其本亂末治否’之意一語訓。


傳九章圖
大學文章可觀於傳九章。其第一節統言立教之目,第二節言立教之實,第三節言立教之效,第四節復自平天下推論修身之功,第五節結之,第六節以下三節重言齊家後治國之事,詠嘆上文未盡之意也。讀者須潛玩。
第二節仁讓與貪戾承上章孝弟慈而言,仁屬孝,讓屬弟,貪戾慈之反。
孝者,所以事君。 此一句專就人君上言,而民亦效之云也。‘上老老而民興孝’一句,上就人君言,下就民而言,指意不同。
傳十章‘絜矩’。 大學之‘矩’、中庸之‘中’,皆以心之則言之。而謂之中,則有流通之意;謂之矩,則有一定之意。有一定之意,故曰‘從心所欲,不踰矩’;有流通之意,故曰‘中無定體,隨時而(中)〔在〕’也。以意會之,不可泥滯看得。
忠信之義,明道以‘發己自盡、循物無違’為訓。伊川以為未盡其意,改之曰:‘自盡之謂忠,以實之謂信。’朱子釋忠信皆引伊川之訓,而於大學則復用明道之説者,何也?夫傳十章所謂‘忠信’是釋絜矩之意,若欲釋絜矩,則莫若‘循物無違’者之為緊切故也。
‘仁者以(身)〔財〕發(財)〔身〕’,若不善觀,未免錯認為仁者之發財為發身而發矣。仁者外財,故民懷其德而聚,則是乃發身。然則發身由於民聚,民聚由於外財。
文王詩以得失結好惡之公,‘康誥’(詩)[1]與‘君子大道’二節皆以得失結上文,此二節則章句不言結上之語。‘康誥’節只言‘引文王詩之意而申言之’,‘君子大道’節只言‘引文王康誥之意’。

傳十章圖,一依章句所定。蓋章句之意,以好惡財貨對説絜矩與不能者之得失。文王詩以上説好惡先慎乎德,以下説財貨;楚書以下復説好惡,‘生財’以下復説財貨。章内凡再言好惡財貨,皆所以發明絜矩之意也。


南塘傳十章圖。先生之意以好惡釋絜矩,用人、財貨為兩柱,釋公好惡之實;‘楚書’、‘舅犯’兩節説用人而兼説財貨,‘生財’以下説財貨而兼説用人。此與章句不同,而亦可備一説。詳見記聞録


三綱八目總會圖。夫八條目約之為明、新,明、新約之為至善。自八目而收入,則至善為八目之標的;自至善而推出,則八目為至善之節度。横分而細推之,則格、致、誠、正、修屬之明德,齊、治、平天下屬之新民。縱横推去,各得其説,妙哉!


八條樞紐圖。夫為學之要,不外乎知行二事。以八條言之,致知,知也;誠意;行也。七目非致知無以知矣,非誠意無以行矣。故從知而言,則致知為七條之樞紐;從行而言,則誠意為七目之樞紐。按圖可見。
☚ 02_081傳十章   02_083大學通理 ☛
000002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