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检验dulixing jianyan
指以列联表形式出现的两种分类准则是否独立的假设检验。若否定假设,就认为两种分类准则之间存在关联性或相依性。列联表的记数形式见表1。
表1 K×C的列联表

则的各种情形(即列数)。若A、B独立,则P(A
iB
j)=P(A
i)P(B
i),而P(A
i)=

=n
i/N、P(B
j)=

=n
.j/N;实际观测次数为n
ij,相应的理论次数fe=

它服从于自由度为(K-1)(C-1)的X
2分布。
[例] 调查家庭经济状况为上、中、下三类的高中毕业生150人,他们对于报考师范大学的态度亦有三种:愿意、不愿意、未定。其人数分布情况如下。问学生对报考师范大学的态度是否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
报考态度 经济状况 | 愿意 | 不愿意 | 未定 | ∑ |
| 上 | 18(20.9) | 28(19.8) | 10(15.3) | 56 |
| 中 | 20(21.7) | 18(20.5) | 20(15.9) | 58 |
| 下 | 18(13.4) | 7(12.7) | 11(9.8) | 36 |
| Σ | 56 | 53 | 41 | 150 |
设H
0学生报考师范大学的态度与家庭经济状况独立(或无关)。若用前部分公式计X
2值,则先计理论值f
e=ni.
n.j/N,并把结果写入表中括号内;若用后部分公式计(此法较为准确),则可直接代入公式:

依f=(3-1)(3-1)=4及a=0.05查X
2分布表得X(
4)0.052=9.49,因X
2>X(4
)0.052,故拒绝H0,即学生报考师范大学的态度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
在表1中,当A、B均为二种可能性时,表1为2×2的列联表(见下表)。此时可用下式计X2值:

当检验结果为拒绝H
0时,则可用下式计算这两种分类准则之间的关联程度

式中 X
2——所计得的值
N——总次数
C——列联系数
在上例中把X
2=11.423及N=150代入上式得:

此处无需对C再作显著性检验。列联系数是两类准则关联程度的一种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