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2_043或問小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2_043或問小注

【或問小注】

‘固其肌膚之會,筋骸之束’,小注:會,合也止宜恭之類。
‘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人身形體之本具底;良知良能,人心性情之本然底,敬即所以固之養之的工夫。若以會為合則,束為收斂,則合則與收斂即敬之功也,又何得言敬以固之耶?
三先生言‘敬’,注程氏曰:整齊嚴肅止敬之成。
三先生言‘敬’雖殊,其歸則一也,舉一説包其餘矣,不可分先後始終。程氏説恐非真切體驗之語也。
‘有是理而後有是氣’,注節齋蔡氏曰:先有理後有氣止有此情也。
理氣二物,混合而無先後者也;性情一物,首尾而有先後者也。若謂理氣之有先後,真如性情之有未發已發者,則未免誤矣。
‘虚靈洞澈’,注北溪陳氏曰:虚靈洞澈止虚靈洞澈耶。
虚靈洞澈,氣之精爽而理之所具也。‘虚靈’字若已兼理字,則‘萬理咸備’之語豈不贅耶?其謂‘心恙之人亦有氣存,何故昏迷顛錯,無此虚靈’云者,尤誤。心恙之人非特有氣,亦未嘗無理,但失其氣之虚靈洞澈者,故理亦蔽隔而無所發見耳。
‘各誠其意,各正其心’,注新安陳氏云云。
已見辨疑
‘心之神明,妙衆理’,注黄氏曰:‘理是不動底物。’
‘不動’字有病,當云‘無為底物’。
玉溪盧氏曰:神明字止不離體。
虚靈、神明,皆氣也;其所以然者,理也。虚明屬理,神靈屬氣,甚誤。又以理天體、氣天用,亦誤。理自有體用,大本、達道是也;氣自有體用,寂然、感通是也。
新安陳氏曰:心本神明止所以妙也。
心是神明之物也,知是神明之發也,性是所以神明之理也。今以知天所以神明者,則是認氣為理,而知字轉作智字解矣。
‘極其體用之全’,注玉溪盧氏曰:析之極其精止無不該矣。
‘極其體用之全’者,以明德包新民,而謂明德體用之全也;非謂明德、新民相對天體用,而合言之為全也。故下文‘天下雖大,而吾心之體無不該’者,言新民之理亦具於吾心之體,而明德之體全也;‘事物雖衆,而吾心之用無不貫’者,言新民之事亦出於吾心之用,而明德之用全也。‘析之極其精’者,即指篇首‘在明明德,在新民’兩言而言也;‘合之極其大’者,即指此段‘明明德於天下’一句而言也。盧氏以析、合兩言為釋上文體、用兩言之意,可謂考之不詳矣。
‘己德既明而民德自新’,注陳氏曰:‘聽訟末也,明德本也。’
‘己德既明而民德自新’者,本末俱得者也;‘分争辨訟之間以求新民’者,本末俱失者也。是蓋就‘使無訟’一句上推原其本於明德,以明德、新民為本末,而非以聽訟、明德為本末者,語意甚明。説失之矣。
‘立誠意以格之’,注玉溪盧氏曰:‘立誠意,即主敬之謂。’
立誠,謂以實心格物也,與主敬意自别。
‘其體則有仁義禮智之性’,注玉溪盧氏曰:渾然在中止四者之别。
仁義禮智,理也。理無形象,其體之具於性中者,固未嘗有四塊之物,東西截斷而對峙並立。然其意思情狀亦不可謂全無分别也,若全無分别,則仁義禮智之名何從而立乎?故朱子曰:‘渾然一理中識得個意思情狀,似有個界限,而實非有牆壁遮攔分别處也。’又曰:‘五者在性中各有體段,要得分辨不雜。不可説未感時都無分别,而感物後方有分别也。’盧氏説全與朱子説相反,而殆於以仁義禮智為空虚無實之物,傅會强立之名者,學者不可以不察也。
‘正心’章注,徽庵程氏説。
‘正心’章之指要,惟在於息妄動而反至静,去客用而存本體者,前此已屢言之。説多誤,今不復辨矣。若其以誠意之後復求静存者,為厭動求静異端之事者,尤為害理。動静之功互相承資而不可偏廢者,吾儒法門也。若於誠意之後不復有静存之功,則心地昏摇、精神日弊,幾何不為顛狂自殘之人哉?以是自謂遠於異端之學,豈不惑哉?

☚ 02_042小注   02_044大學劄録 ☛
0000024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