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针刀疗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针刀疗法 一、针刀疗法的适应症 1.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及骨关节创伤等外伤性因素引起的软组织粘连、挛缩及无菌性炎症,尤以粘连范围窄,有固定痛点的效果更好。 2.骨-纤维管道卡压综合症,用小针刀经皮对引起卡压的软组织进行切割,可缓解、改善临床症状。 3.对滑膜炎与腱鞘囊肿,应用小针刀将囊壁刺破或切开有治疗作用。 4.部分骨质增生性疾患。 5.创伤性疾患后遗关节内粘连。 6.四肢骨干骨折畸形纤维愈合早期,可使用小针刀对骨痂进行切割,再辅以手法重新复位。 二、针刀疗法的禁忌症 1.凡有发热症状的患者。 2.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或全身情况较差者。 3.施术部位有重要血管、神经或重要脏器而施术时无法避开者。 4.患有血液病者,如血友病。 5.骨折畸形愈合骨痂已经完全骨化,不宜用小针刀折骨术者。 三、针刀疗法的操作方法 1.确定进针点 (1)割治软组织疾患,一般以最敏感的压痛点为进针点。 (2)软组织卡压性疾患,以卡压部位为进针点。 (3)滑囊炎或腱鞘囊肿以囊肿突出的表面为进针点。 (4)骨质增生性疾患、关节内粘连,应在X线片指导下,小针刀直达病所。 (5)骨折畸形纤维愈合需行折骨术者,在X线监视下,以原骨折线为进针点。 进针点的选择还应结合患处的局部解剖结构予以考虑,避免在重要神经、血管部位进针,小针刀的刀刃方向应与神经、血管走行方向一致。 2.进针方法 确定进针点后,用龙胆紫做标记,常规消毒铺巾。术者用拇指在进针点的皮肤上向其深部组织用力挤压,使皮下的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向两旁分离,然后将小针刀刺入皮下至病变组织内。进针时术者以拇、食指捏住针柄,其余三指抵压在皮肤上作为支撑,以控制进针的深度,防止进针过深超越病灶,损伤深部的组织及器官。 3.割治方法 (1)纵行疏通剥离法:当粘连、瘢痕发生在肌腱韧带附着处引起压痛时可以使用。 (2)横行剥离法:适用于肌肉、肌腱、韧带与骨面发生粘连引起压痛。 (3)肌筋切割法:适用于肌肉与韧带、韧带与韧带发生粘连;腱鞘炎、腱鞘囊肿;肌纤维、筋膜紧张或痉挛;骨-纤维管卡压引起顽固性疼痛。 (4)铲磨削平法:适用于关节边缘骨刺、骨赘出现的粘连压痛。 (5)通透剥离法:适用于较大范围的粘连板结,无法进行逐点剥离时使用。可在粘连板结的软组织上逐点进针,或纵行疏剥,或横行挑拨,直到软组织松解。 (6)骨痂凿开法:适用于骨折畸形愈合影响功能,且骨痂未完全骨化者。可在原骨折线处,用小针刀穿凿数孔后,再行手法折骨。 四、针刀疗法的注意事项 1.施术前应常规检查小针刀柄、刀刃部,发现有裂隙、卷刃等情况,应及时更换刀具。 2.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3.对施术部位及邻近组织结构要非常熟悉,避免损伤重要血管、神经及脏器。 4.禁止粗暴及盲目操作,以防针体折断及卷刃。 5.针刀疗法操作时,可发生晕针现象,参照针灸学的有关内容处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