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足阳明胃经(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足阳明胃经(一) 承泣Chéngqì(ST 1)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瞤动,口,面肌痉挛。 【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稍加按压,以防出血。禁灸。 四白Sìbái(ST 2)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瞤动,口,面痛,面肌痉挛,头痛、眩晕。 【操作】 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眼球,不可过度提插捻转。 巨髎Jùliáo(ST 3)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主治】 口,眼睑瞤动,鼻衄,齿痛,唇颊肿。 【操作】 斜刺或平刺0.3~0.5寸。 地仓Dìcāng(ST 4)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 口,流涎,眼睑瞤动,面痛。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大迎Dàyíng(ST 5) 【定位】 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主治】 口,口噤,颊肿,齿痛。 【操作】 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颊车Jiáchē(ST 6) 【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 齿痛,口噤不语,颊肿,口。 【操作】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 下关Xiàguān(ST 7) 【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 面痛,齿痛,口,耳聋,耳鸣,聤耳。 【操作】 直刺0.5~1寸。留针时不可作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头维Tóuwéi(ST 8)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距头正中线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 【操作】 平刺0.5~1寸。 人迎Rényíng(ST 9) 【定位】 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主治】 瘿气,咽喉肿痛,气喘,瘰疬,头痛,眩晕。 【操作】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水突Shǔitū(ST 10) 【定位】 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气喘。 【操作】 直刺0.3~0.5寸。 气舍Qìshè(ST 11) 【定位】 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主治】 咽喉肿痛,瘿瘤,瘰疬,气喘,呃逆,颈项强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毫针的选用 正确选择使用不同规格的针具,对提高疗效和防止医疗事故有重要作用。一般认为长针、粗针刺激力强,短针、细针刺激力弱。选用针具规格应考虑患者的体质、年龄、胖瘦、针刺部位和不同疾病等因素。 0.5寸和1寸针 适用于肌肉浅薄处的腧穴,如头顶部、腕和踝关节以下及背腧穴等。 1.5寸、2寸和2.5寸针 适用于肌肉比较丰满处的腧穴,如腕和踝关节以上及腰、腹部腧穴等。 4.5寸、5寸和6寸针 适用于芒针治疗。 26号、27号和28号针 适用于年轻、体质强壮者,或急性疼痛患者,或针刺不宜得气者等。 29号、30号和31号针 适用于一般患者,为常用针具,临床使用最为广泛。 32号、34号和35号针 适用于年老、体弱,或肌肉浅薄处的腧穴,还常用于儿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