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的書寫工具。因以動物毫毛製作筆頭而得名。起於上古。甲骨文已有先以毛筆書寫而後刻畫的痕迹。現存最早的毛筆實物爲戰國遺物。秦人蒙恬造筆的傳說,實爲他有開創性的改進秦筆形制。湖南長沙、河南信陽戰國楚墓中各發現一枚竹桿毛筆,係將筆桿一端劈成數片,筆頭夾於中間,纏以細絲,再塗一層漆。湖北雲夢秦墓中所發現的毛筆,其形狀已於今之毛筆相近,即將筆桿一端挖成空腔,筆頭塞於腔内。早期的毛筆頭多以鹿毛或兔毛製成,綁紥在竹管上使用。後亦用狼毫、鼠鬚、鼠尾、羊毛、鷄毛等製作筆頭。品類繁多。明·陳繼儒《太平清話》卷三:“宋時有鷄毛筆、檀心筆、小兒胎髮筆、猩猩毛筆、鼠尾筆、狼毫筆。”毛筆筆桿多以竹子、象牙等材料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