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毛管持水量测定maoguan chishuiliang cedingmeasurement of ca pillary moisture capacity属土壤农业水文特性测定, 是测土壤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条件下, 测定土壤毛管持水量, 可作为鉴定地下水对根分布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及其对作物生长利弊的依据。常用的测定方法是吸水饱和法, 即在测定地段上, 用带有网底的容重环刀(见土壤容重钻)逐层分别切取原状土, 每层取3~5个重复,其方法与测定土壤容重相同(见土壤容重测定),因此两者常共用一土样。土样带回室内后, 切勿破坏土体结构,将环刀有孔盖的一端(内垫滤纸)放入盛水的平底磁盘内, 水面略高于有孔盖的表面, 浸泡4~12小时(砂性土4~8小时, 粘性土8~12小时), 取出环刀, 擦去附着在其表面上的水分, 立即称重。然后将环刀再次放入水中, 过2~4小时, 再次称重。如此重复多次, 直至恒重为止。此时, 从每个环刀中取土10~20克, 用称重烘干法测其湿度, 求得同一土层各重复的算术平均, 即代表该土层的毛管持水量。此法使用的仪器设备简单, 操作易行, 但室内分层测得的毛管持水量偏高。 若在田间从地下水位向上直至毛管水活动层上界, 逐层采取土样, 测其湿度, 即可了解到实际毛管上升水的垂直分布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