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腊梅白纹羽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腊梅白纹羽病


【症状】 病害发生于根部,主要在骨干根基部和根颈部。发病初期,病部皮层组织浮肿,松软,出现近圆形褐色病斑,以后,病部开始呈水渍状腐烂,深达木质部表层,并有蘑菇味的黄褐色汁液渗出。后期病部组织干缩纵裂,腐朽的栓皮层作鞘状套于木质部外,易分离,木质部枯朽。病根表面有柔嫩的根状菌索缠绕,初白色,后转变为灰褐色或棕褐色,剥去腐朽皮层后,可见扇状或芒状的菌丝体紧贴在木质部上,有时亦形成黑色小型菌核。腊梅发病初期表现为树势衰弱,自顶梢往下叶片变黄,逐渐凋萎,枝条枯萎,最后全株枯死。

【病原】 为褐座坚壳属的Rosellinia necatrix(Hart.)Berl.。菌丝层为铺展型,生于树皮上,暗红褐色。子囊壳群产生于暗褐色、粗硬的菌丝层上。子囊壳炭质,近球形,褐色至黑色,平滑,直径1.5~2毫米,孔口色较暗,乳头状。子囊圆筒形,220~300微米×5~9微米,有长柄,内含8个子囊孢子,单列。子囊孢子纺锤形,单细胞,深褐色,35~55微米×4~7微米。无性态为白纹羽束丝菌Dematophora necatrix Hartig。分生孢子梗基部集成束状,具横隔膜,上部分枝,顶生或侧生1~3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寄主完全腐朽后,生在死根近地面的菌丝层上,或菌核上产生褐色孢子梗,在梗上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至卵形,单胞,无色,5微米×2微米。

【发病规律】 该菌是1种土壤习居菌。病根上的菌核和菌索可在土壤内存活多年。病菌的休眠、繁殖与传播,主要靠在土中的菌丝体、菌核和子囊壳。子囊壳集生或散生在死根表面的菌丝层上。在自然情况下有性和无性孢子的传播作用很小,侵染只限于根部。当菌丝体接触到寄主植物时,即从根部表面皮孔侵入。一般先侵害小侧根,后在皮层下蔓延至大侧根,破坏皮层下的木质细胞,但深层组织不受侵害。根部死亡后,菌丝穿出皮层,在表面缠结成白色或灰褐色菌索,以后形成黑色菌核,有时亦形成子囊壳及分生孢子。菌索可蔓延到根皮土壤中,或铺展在树干基部土表。发病从3月中、下旬开始,6~8月发病盛期,10月以后停止发生。

病害发生较重与土壤条件有密切关系。土质粘重、排水不良、低洼积水地,发病重;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发病极少。高温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清除病株残根并烧毁。病穴、病土用福尔马林0.5千克/米3消毒,然后以0.1%土重的五氯硝基苯拌土覆盖。刚发病的植株扒开根围病土,切除病根,涂1∶15波尔多浆于伤口,再用五氯硝基苯消毒盖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