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肠衣的加工工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肠衣的加工工艺 (一)盐渍肠衣的加工工艺 1.浸漂 将除去粪便的原肠浸入28~33℃水中(春秋季节水温要低一点,冬季要高一点,夏季放在冷水中)。浸泡时间为18~24h。浸的水应清洁,不能含矾、硝和碱等物质。 2.刮肠 浸泡后将肠取出放在木板上逐根刮制,或用刮肠机刮制。手工刮制时,用竹板或无刃的刮刀,刮去肠内外无用的部分(黏膜层,浆膜层和肌层),使之成为半透明的薄膜。刮时用刀要适当、均匀,既要刮净,又不要损伤肠黏膜下层。 3.灌水 刮完后的肠衣要翻转灌水,检查有无漏水、破皮或溃疡。如洞口过大,应在破洞处割断。 4.量码 灌水洗涤后的猪肠衣,将总长91.5m合为一把,每把不得超过18节,每节不得短于1.35m。羊肠衣每把长度为92~95m。其中绵羊肠衣1~3路每把不超过16节,4~5路不超过18节,6路每把20节,每节不得短于1m。山羊肠衣1~5路每把不超过18节,6路不超过20节,每节不短于1m。 这里应该指出,每头牛的小肠总长度为27~49m(平均40m),直径为5~6cm。每只羊的小肠总长度为17~34m(平均25m),直径为2~3cm。猪的小肠总长度为17~21m。 5.腌制 将已配扎成把的肠衣散开后用细盐均匀腌渍。腌渍时必须一次上盐,一般每把需用盐0.5~0.6kg,腌好后重新扎把放在竹筛内,每4~5个竹筛叠在一起,放在缸或木桶上以沥干盐水。 6.缠把 腌好后的肠衣经12~13h沥水,已呈半干半湿状态,此时即可缠把成为“光肠”(半成品)。 7.漂浸洗涤 将“光肠”浸于清水中,反复换水洗涤,洗去肠衣内外的不洁之物。漂浸时间:夏季2h左右,冬季可适当延长但不能过夜。漂浸水温不宜过高,若过高时可加入冰块。 8.灌水分路 洗好的光肠灌入水,一方面检验肠衣有无漏洞,另一方面按肠衣口径大小进行分路。分路标准见表2-14-3。 表2-14-3 部分盐渍肠衣分路标准(直径) 单位 9.配码 把同一路分的肠衣,按一定的规格尺寸扎成把。 10.腌肠及缠把 配码成把以后,再用细盐腌上,待水分沥干后再缠成把,即为“净肠”成品。 (二)干肠衣的加工 1.浸漂 将洗涤干净的小肠浸于水中,冬季1~2d,夏季数小时即可。 2.剥油脂 将浸泡好的鲜肠衣放在板上,剥去肠管外表的脂肪、浆膜及筋膜,并冲洗干净。 3.碱(NaOH)溶液处理 将翻转洗净的原肠,以10根为一把,放入缸或木桶里,然后按每70~80根用5%NaOH溶液约2500mL的比例,倒入缸或盆里,迅速用竹棍搅拌肠子,洗去油脂。如此漂洗15~20min,就能使肠子洁净,颜色转好。 4.漂洗 将去掉脂肪的肠子放入清水中,用水搓洗去血水、NaOH和油脂,然后漂浸于清水中3(夏季)~24(冬季)h,并经常换水,保持水的清洁。 5.腌制 腌制可使肠子收缩,减少伸缩性,使灌制的香肠均匀美观。腌制时按每1把用盐0.75~1kg的比例,均匀地将盐撒在肠衣上,腌制12~24h(冬季长,夏季短)。 6.水洗、充气 先用清水洗去肠衣的盐汁,然后用气泵充气,使肠衣膨胀,再放入清水中,检查是否漏气。 7.干燥、压平 将充气检查后的肠衣挂在通风处晾干,也可放在干燥室中(30~35℃)干燥。最后将干燥的肠衣用细针放气,再均匀地喷上水,再用压肠机将肠衣压扁,包扎成把,装箱即为成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