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水针疗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水针疗法 水针疗法是在有损伤及有病变的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或加适当的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是治疗各部位软组织损伤的有效方法。只要诊断明确,适应证选择合适,注射部位准确,便可取得明显疗效。 (一)适应证 全身各部位肌肉、韧带、筋膜、腱鞘的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变,以及骨关节病者适用本法。也可用于鉴别韧带或肌腱的拉伤与断裂。 (二)禁忌证 骨关节感染、骨肿瘤禁忌使用。全身状况不佳者,特别是心血管系统有严重病变者,应慎用。 (三)常用药物 1.局麻药 0.5%~1.0%利多卡因。 2.类固醇类药 醋酸强的松龙、醋酸确类舒松-A、地塞米松。 3.其他药物 654-2、维生素B12、复方当归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 (四)作用原理 伤筋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局部的创伤性或炎性反应,并产生疼痛,如治疗和休息不当则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瘢痕,可刺激或压迫末梢神经和小血管,造成局部代谢障碍,疼痛加重。损伤部位的疼痛将引起有关肌肉的收缩和紧张,这种肌紧张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持续的肌紧张或成为肌痉挛,如颈、腰部继发于病痛的肌痉挛,常使脊柱正常生理弯曲消失。 局部注射药物可止痛,阻断疼痛刺激的传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营养状态,具有促进无菌性炎症吸收、软化瘢痕等作用。 (五)注射部位 1.痛点注射 在体表压痛最明显处注射。 2.鞘内注射 将药物注入腱鞘内,有消炎、松解粘连、缓解疼痛的作用。 3.硬膜外注射 将药物注射椎管硬膜外腔中,可消肿,减轻炎性反应,使疼痛缓解。 4.神经根周围注射 将药物注射到神经根周围,以缓解疼痛。 (六)操作方法 水针注射疗法的关键是明确诊断,而压痛点常是病灶的所在,因此寻找压痛点非常重要。压痛点确定后,还要进一步查清压痛的深浅和范围。结合局部解剖判断病变组织。有些疾病可能出现几个压痛点,要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找出病灶所在的压痛点。 一般小的较表浅部位的封闭,常用5ml注射器、6~7号针头抽吸药物。以压痛点为中心,常规消毒后,于中心进针,注入药物,然后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签压迫针孔1分钟,消毒敷料覆盖1天即可。 较深部位的注射,应进行较大面积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戴消毒手套,用10~20ml注射器、7号长针头抽吸药物,找准压痛点,刺入皮肤、皮下组织,直达注射部位,经抽吸无血后,将药物缓慢注入,拔出针头后处理同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