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心源性晕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排血量突然减低,引起短暂的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一过性意识丧失。正常人立位平均动脉压降低2.67~4kPa(20~30mmHg)或心脏停搏3~5s以上,脑血流量减少至正常的50%~70%,即可引起晕厥;卧位时对停搏的耐受时间比立位稍长。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轻者昏厥时间较短,自会逐渐苏醒,重者会一蹶不醒而导致死亡。该病属中医“厥证”范畴。 1 诊断标准 1.1 病名诊断 1.1.1 临床表现:晕厥轻症表现为意识部分丧失、不同程度知觉减退、四肢无力、站立不稳、黑朦,重症除意识丧失外,还可见面色苍白、冷汗出、肢体抽搐、小便失禁等,发作时心率加快、脉搏微弱、血压降低。 1.1.2 发病特点:突然出现,可反复发作,有心脏病史。 1.1.3 诱发因素:常出现于体位变化及活动中。 1.1.4 检查项目:心电图、脑电图、超声心动图可有异常。 1.2 分类诊断 1.2.1 分型(暂缺待补) 1.2.2 分期(暂缺待补) 1.2.3 分级(暂缺待补) 1.2.4 分度(暂缺待补) 1.3 证类诊断 1.3.1 气机壅闭证(ZYV042) 主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呼吸气粗,口噤不开。 兼症:双手握固,二便自闭。 舌脉:苔薄白,脉沉弦。 1.3.2 气虚下陷证(ZYV120) 主症: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猝然昏仆,呼吸微弱。 兼症:面色苍白,肢冷汗出。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微。 1.3.3 血瘀气逆证(ZYXV50) 主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赤唇青,爪甲紫暗。 兼症:牙关紧闭,呼吸气粗。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沉弦。 1.3.4 血虚气脱证(ZYXV30) 主症:眩晕耳鸣,黑朦昏厥,面色无华,自汗口张。 兼症:肤冷息微,唇甲色淡。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芤或细弱。 2 疗效标准 2.1 西医疗效评定 显效:意识恢复,血压回升,心跳起搏,四肢回暖,晕厥消失。 加重:心跳、呼吸停止,血压为零,病人死亡。 2.2 证候计分评定 2.2.1 计量评分: 4分: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不开、拳握便闭、气短眩晕、面色苍白、面赤唇青、呼吸气粗、自汗口张、肤冷息微、唇甲色淡、舌脉异常等证明显。 3分:上证较明显。 2分:上证较轻。 1分:上证轻微。 0分:无证候或证候消失。 2.2.2 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后证候全部消失,积分为0。 加重:治疗后所有证候积分超过治疗前,病人死亡。 3 分证论治 3.1 气机壅闭证 治法:顺气开郁。 主方:五磨饮子(《医方集解》)加减。 药物:沉香6g 乌药10g 枳壳10g 香附10g 木香6g 郁金10g 菖蒲10g 白豆蔻10g 生石决明(先煎)20g 3.2 气虚下陷证 治法:益气回阳。 主方:四味回阳饮(《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制附片(先煎)10g 白术10g 干姜10g 黄芪20g 红参(另煎)5g 当归10g 陈皮10g 升麻6g 3.3 血瘀气逆证 治法:活血顺气。 主方:通瘀煎(《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0g 丹参20g 赤芍10g 白芍10g 香附10g 牛膝15g 菊花10g 珍珠母(先煎)30g 3.4 血虚气脱证 治法:补血益气。 主方:人参养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药物:人参(另煎)5g 黄芪20g 白术10g 茯苓12g 当归12g 白芍10g 熟地15g 五味子6g 陈皮10g 4 成药应用 4.1 气机壅闭证 4.1.1 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理气化痰,醒神开窍。1次20~4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 4.2 气虚下陷证 4.2.1 地奥牌黄芪注射液:益气扶正,救逆固脱。1次20~4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 4.3 血瘀气逆证 4.3.1 999牌复方丹参注射液:活血化瘀,通络救逆。1次20~4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 4.4 血虚气脱证 4.4.1 登峰牌参麦注射液:敛阴益气,护液固脱。1次20~6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 4.4.2 华西牌生脉注射液:滋阴复脉,益气固脱。1次40~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