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射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射干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概述】本品又名乌扇、乌浦、夜干、鬼扇。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的根茎。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湖南、陕西、浙江、贵州、云南等地亦产。春、秋季挖出根茎,洗净泥土,晒干,除去须根,再晒至全干。 【药性】味苦,性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消瘀散结。 【应用】 1.用于咽喉肿痛。如外感风热所致的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常与荆芥、连翘、牛蒡子等同用;如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配牛蒡子、连翘、桔梗等同用,方如射干汤。治咽喉肿痛,也常可单用鲜品捣汁含咽。 2.用于咳嗽气喘。如治痰热壅肺之咳嗽气喘,常配桑白皮、黄芩、马兜铃同用,方如射干兜铃汤;治寒饮射肺之咳嗽气喘,喉间有水鸡声者,则配伍麻黄、细辛、半夏、款冬花同用,方如射干麻黄汤。 3.用于瘰疬结核,疟母癥瘕。治痰气郁结所致的瘰疬,常配连翘、玄参、赤芍、夏枯草等同用,方如射干连翘汤;治气滞血瘀引起的癥瘕痞块,多配鳖甲、虫、大黄等药,方如鳖甲煎丸。 此外,本品还用于疮痈肿毒、痄腮等,可用本品煎服或捣烂敷患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外洗;或研末吹喉,或捣烂敷。 【使用注意】内无实热,脾虚便溏及孕妇禁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射干根茎主要含异黄酮类成分,以及射干酮、香草乙酮、射干醛、去 乙酰基射干醛、异德国鸢尾醛等。 2.药理作用 射干对炎症早期和晚期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射干醇提取物对实验性大鼠体温升高有一定的解热作用;醇提取物灌胃能明显增加小鼠呼吸道排痰量;水煎剂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人型结核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癣菌、疱疹病毒、腺3病毒、埃可11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临床报道 ①乳糜尿:射干15g,水煎,加入白糖适量,每日分3次口服;或制成水丸,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10日为1疗程。共治疗104例,结果痊愈者94例,无效者10例。[中医杂志,1981,22(5):364]② 慢性咽喉炎:用猪脂300g,炼油,入射干150g,文火煎熬至焦黄,去滓,冷却成膏,每次1匙,每日4~5次含服,连用1月。共治疗17例,全部有效。[四川中医,1986,4(12):23]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