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 【别名】:吸精白类 [作用·用途] 预防白喉。用于6月~12岁儿童。 [不良反应] ①局部红肿、疼痛、低热、头痛等反应,常可自行消退;②发热、急性传染病、心、肝、肾疾病,活动性结核、血液病、皮肤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及过敏史者禁用。 [制剂规格·用法·用量] 白喉类毒素注射液:5ml/支;10ml/支。每ml含白喉类毒素30个~50个絮状单位。深部皮下或肌内注射:0.5ml/次,第1年注射2次,间隔4周~8周,第2年注射1次,3年~5年后再注射1次。 [用药时注意] 1.询问接种者,药物过敏史及最近用药情况,如在四周内接种过卡介苗的婴儿,不能在同一胳臂注射本品,避免引起寒性脓肿;7岁以上注射前要做锡克氏试验,只用于反应阳性者。 2.锡克氏试验试敏液浓度为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原液; 3.试敏方法 取诊断用白喉毒素原液0.1ml,于前臂内侧皮内注射,同时取生理盐水0.1ml注射于另一侧,然后在24小时后,第3天与第5天~第7天各检查1次看其试验结果; 4.结果判断 注射部位于24小时后出现微隆起的红斑,3天~4天达最高峰,直径在1cm以上或更大,到7天~10天逐渐消退变为褐色并有脱皮及色素沉着,对照侧48h~72h无反应为阳性反应;于注射后6h~18h两侧同时出现同等大小的红晕逐渐增大,36h~48h达高峰,一般2天~4天内消退为假阳性反应;若对照侧6h~18h的阳性反应,于1天~2天后逐渐消失,试验侧继续发生阳性反应为混合反应;两侧手臂都没有红晕或浸润为阴性反应。 5.本品存放在2℃~10℃暗处。 [给药后观察] 1.给药后注意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必要时可对症处置; 2.文献报道有少数病例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炎、视力下降等,因此药后经常检查病人的视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