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冻点的测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冻点的测定 1.定义和原理 冻点(或称凝固点):香料在过冷下由液态转为固态释放其熔化潜热时,所观察到的恒定温度或最高温度称为冻点。冻点是评定某些物质的有用常数。某些试样中主成分含量的多少与凝固点直接有关,如大茴香油中的大茴香脑,从凝固点可由表中直接查出其含量。另外如桉叶油中桉叶素,黄樟油中的黄樟素等均可用冻点法直接测出。某些合成香料冻点值可判断其样品纯度,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常数。 2.测定方法 2.1 仪器和试剂。 2.1.1 校正后温度计:水银球长度10~20mm,水银球直径:5~6mm;具0.1℃或0.2℃分刻度。 2.1.2 试管:直径约10~20mm,长约150mm。 2.1.3 厚壁试管:直径约30~40mm,长约120mm。 2.1.4 搅拌器:用直径约1mm不锈钢丝制成,一端弯曲成环形(见图14-1)。 2.1.5 冻点测定装置(图14-1):包括一个容积约为500mL广口瓶(锥形或圆柱形),配有打孔的软木塞,把试管装进厚壁试管中,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并使水银球的中心位于液体的中心。 图14-1 冻点测定装置图 2.2 操作步骤 量取干燥试样10mL(如试样为固体,可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融化),置于试管中,将温度计与搅拌棒通过软木塞插入试管,再将试管用软木塞固定于套管中,然后将套管固定于1000mL烧杯内,烧杯内盛低于欲测试样凝固点约5℃的水;装置妥善后(图14-1)即开始上下搅动使试样引起结晶,待温度开始回升停止搅动,当温度上升到最高点或至少保持1min不变时,读取温度,即为冻点。融化后重复测定,直至2次结果相差不超过0.2℃为止。 3.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验结束时所观察到的最高温度即为冻点,用℃表示,平行试验结果的允许差为0.2℃。 4.注意事项 4.1 温度计下端应放在离管底约10mm处。 4.2 试样必须充分干燥,否则会使结果偏低。 4.3 某些难以凝固的油,例如黄樟油、苯甲酸苄酯等,可待温度下降至预期凝固点以下1~2℃时,用温度计蘸取少量预先凝固的试样引入作为晶种,以使试样迅速结晶。 4.4 测定苯甲酸苄酯凝固点时,当温度开始回升时,仍应继续搅拌,不可停止,否则凝固点要降低。 4.5 玫瑰油的凝固点不能按上法测定,因在结晶后回升的温度是不固定的,可将烧杯中的水冷却到比预期凝固点低10℃,搅拌到有晶体析出即为冻点。 4.6 合成薄荷脑有双凝固点,要测定双凝固点。 4.7 反复测定最多4次,否则结果偏低。对具体产品的测定可按产品标准执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