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栌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黄道栌(河北)。 基源 为漆树科黄栌属植物红叶的木材及枝、叶。黄栌属全世界有5种;中国有2种,3变种,其中2个变种供药用。 原植物 红叶Cotinus coggygria Scop.var.cinerea Engl.又名灰毛黄栌(《植物学报》)。 形态 灌木,高3~5m。 叶倒卵形或卵圆形,长3~8cm,宽2.5~6cm,先端圆形或微凹,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两面或尤其叶背显著被灰色柔毛,侧脉6~11对,先端叉开;叶柄短。圆锥花序被柔毛;花杂性,径约3mm;花梗长7~10mm;花萼无毛,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2mm,宽约0.8mm;花瓣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mm,宽约1mm,无毛;雄蕊5,长约1.5mm,花药卵形,与花丝等长;花盘5裂,紫褐色;子房近球形,径约0.5mm,花柱3,分离,不等长,果肾形,长约4.5mm,宽约2.5mm,无毛。 花期4月,果期6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700~1620m的向阳山坡林中。 分布于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四川。 。【生药】:栽培 宜于温暖温润气候中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 用种子繁殖,春季或秋季播种。播前用湿沙与种子拌匀后贮藏2个月左右,使果皮软化后方可播种。行距33cm,条播,每亩用种量6~7kg。播后覆土1.5~2cm,盖草保湿。出苗后揭草松土,结合除草进行间苗与肥、水管理。待幼苗高达1m时可出圃定植。 晚秋或早春时进行,按株距4~5m穴栽。栽后2~3年内,注意追肥、浇水以及修剪整枝。 。【化学】: 枝、茎、叶含漆树素(Fisetin)[1,2]。 叶含焦桔酚(Pyrogallol)、没食子酸(Gallic acid)、鞣酸(Tannic acid)[3]、槲皮素(Quercetin)、杨梅树皮素(Myricetin)、二氢漆树素(Dihydrofisetin)[4]。挥发油含柠檬烯(Limonene)、β-蒎烯(β-pinene)、α-蒎烯(α-pinene)、蒈烯(△-3-Carene)、萜二烯(α-Terpinolene)、香叶烯(Myrcene)、莰烯(Camphene)、r-萜品烯(γ-Terpinene)[5,6]。木材含硫磺菊素(Sulfuretin)及其葡萄糖甙,杨梅树皮素(Myricetin)、没食子酸(Gallic acid)等鞣质成分,有文献报道谓木材(带皮,材龄20年)含鞣质6.54%[7]。 参考文献 [1] 中药通报 1988,(3):34 [2] 中药通报 1983,8(1):29 [3] Acta Pharm.Hung 1982,52(5):222(CA1982;97:168982 y) [4] CA.1984;101:169335 c [5] Hethelyi,E.et al.,Herba Hung.1986,25(3):73(CA 1987;107:151205 z) [6] Essent.Oil Res 1993,5(2):205.(CA.1983;119:124803 j) [7]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031。 【药理】: ❶ 保肝利胆 黄栌糖浆,内含漆黄素3mg/ml,给药剂量按漆黄素量,18,26,36mg/kg ig,对CCl4肝损伤大鼠,明显使SGPT、黄疸指数、麝浊、锌浊、碱性磷酸酯酶等各项指标下降,7.5,15,30mg/kg ig,降低麻醉兔胆道括约肌张力,4.5,7.5,12mg/kgig,可使麻醉兔胆汁流量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 中国中药杂志 1991;16(12):746 【药性】: 性味 ❶ 《本草拾遗》:“味苦,寒。” 功效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 ❶ 《日华子本草》:“洗汤、火、漆疮及赤眼。”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治肝炎,成人每日30g,小儿减半,煎2次,早晚各1次)。外用:枝、叶煎水洗或叶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安徽中草药》:“治病毒性肝炎:黄栌枝、栀子各15g,茵陈30g,煎服。” 单方应用 ❶ 《安徽中草药》:“治漆疮:黄栌枝或叶适量,煎水洗患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