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挂骨草
【概况】: 基源 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刺蕊草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 刺蕊草Pogostemon glaber Benth.,又名野靛(云南)。 形态 直立草本。茎高0.5~2m,通常分枝。叶卵圆形,长5~10cm,宽2.5~5cm,基部浙狭,宽楔形至圆形,边缘具重锯齿,茎、枝、叶均近无毛。 轮伞花序多花,组成纤细的,长3~20cm,宽7~8mm的顶生或腋生穗状花序,连续或间断,梗长0.5~4cm;花萼卵状管形,长约3mm,齿5,三角形,等大,长约为萼筒1/3;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长约5mm,上唇裂片外被短髯毛,下唇无毛;雄蕊4,常外伸,花丝中部被髯毛。外露,其伸出部分与花冠等长;花盘环状。 小坚果圆形,稍压扁。花果期11月至翌年3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6卷.373页.图版77∶7-1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300~2700m山坡、路旁、荒地、山谷、林中等荫处。 分布于云南西部、南部及东南部。 尼泊尔、印度至老挝及泰国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全草,晒干。 【药性】: 性味 苦,凉。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 肺结核咳血,吐血,急性胃肠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拉祜族常用药》:“治感冒高热:鸡挂骨草20g。水煎,部分药液洗胸背部,部分药液内服。” ❷ 《拉祜族常用药》:“治湿疹:鸡挂骨草20g,乙醇100ml。两药相合,浸泡2天后,涂患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