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分级
是对高血压患者用眼底镜检查眼底获得的有关定性资料而进行分级的方法。 视网膜动脉是高血压的靶器官之一。在高血压过程中可引起程度不同的视网膜动脉硬化,表现为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出血与渗出、视乳头水肿等。临床上通过眼底镜检查可获得这些定性资料。 1964年高血压及心血管内科学术会议(兰州)的规定,高血压的眼底病变可分为4级:Ⅰ级:视网膜动脉痉挛;ⅡA级:视网膜动脉轻度硬化;ⅡB级:视网膜动脉显著硬化;Ⅲ级:Ⅱ级加视网膜出血与渗出;Ⅳ级:Ⅲ级加视乳头水肿。 临床上也有沿用wabener-keith-Barber视网膜动脉病变的分级方案:Ⅰ级:除视网膜小动脉稍窄外其它均正常;Ⅱ级:视网膜动脉中度至重度硬化;Ⅲ期:Ⅱ级的变化加上视网膜病变(出血与渗出);Ⅳ级:Ⅲ级的变化加上视网膜病变乳头水肿。上述分级可作为高血压临床分期的依据之一。 如过去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检查时视网膜病变表现为Ⅲ级或Ⅳ级,即使血压值未达确诊高血压水平,仍可定为Ⅲ期高血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