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骨节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骨节草 【概况】: 异名 笔杆草、笔筒草(《贵州民间方药集》),节节菜(《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洗碗草(《闽东本草》),接骨筒(《实用中草药》),沼泽问荆(《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基源 为木贼科问荆属植物犬问荆的全草。 原植物 犬问荆Equisetum palustre L.,又名库鞠杂江(藏名)。 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4~35cm。 具黑褐色匍匐而细长的根茎;常具块茎。 茎细弱,多丛生,分枝常轮生,稀单生,于秋季枯萎,具深沟槽,有棱肋5~12条;叶鞘齿三角状卵形,顶端棕褐色,边缘具白色宽膜质,至尖端延长成白色长刚毛。孢子囊穗单生于茎顶,长圆形,有梗,初为紫褐色,后带黄色;孢子囊生于盾状孢子叶下面,孢子囊同形。 (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1657页.3420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沟旁及落叶松林下水甸湿地。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 。 【生药】: 采集 夏季采收全草。 【化学】: 含犬问荆碱(Palustrine)(1)、犬问荆定碱(Palustridine)[1]、烟碱(Nicotine)[2]、乌头酸(Aconitic acid)[3]、甲砜(Methylsulfone)、胸腺嘧啶(Thymine)[4],山柰酚-3-鼠李糖葡萄糖-7-葡萄糖甙、山柰酚-3,7-双葡萄糖甙、山柰酚-3-鼠李糖葡萄糖甙、槲皮素-3-芸香糖-7-葡萄糖甙[5,6]。 参考文献 [1] CA 1969;70∶115386t [2] CA 1954;48∶11439b [3] CA 1950;44∶9972h [4] CA 1949;43∶6366f [5] 中药通报 1985;10(3)∶3 [6] CA 1963;59∶15598g 【药性】: 性味 《闽东本草》:“平,甘、微苦。” 归经 《闽东本草》:“入肝、肺、胆三经。” 功效 疏风,明目,活血,舒筋。 主治 迎风流泪,翳膜遮睛,跌打损伤,肠风,血痔。 ❶ 《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舒筋,活血,接骨。治眼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15~30g)。 使用注意 阴盛火旺者忌用。。【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闽东本草》:“治石淋:鲜骨节草30g,冬蜜15g。开水250ml冲炖服。” 食疗 ❶ 《闽东本草》:“治目疔目翳:鲜骨节草30g,冰糖15g,猪赤肉60g。水炖,分早晚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