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关中十八陵(唐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关中十八陵(唐代)

唐代(618~907年)是继秦汉以后中国第二次陵墓建设高潮。

包括武则天在内一共21帝,除武氏与高宗合葬,末代的两位皇帝葬在河南省、山东省外,其余都在陕西省渭水北岸,号称“关中十八陵”。

唐代帝陵大多利用自然孤山穿石成坟,其气势磅礴。如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以梁山主峰为陵山,高出陵前神道约70米,较之秦汉一般只高约二三十米的“方上”要雄伟得多。唐陵继承了汉陵四向开门的传统并加以发展,形成表征帝居的宏伟构图:在陵丘四周建方形围墙,称为内城,四面正中为门,设门楼,四角设角楼;南门朱雀门内建献殿,举行大祭典礼;朱雀门外是长达三四公里的神道,最南端以一对土阙开始,阙后为门,由此向北离朱雀门约数百米至一公里是第二对土阙及第二道门,再由此门通向朱雀门前的第三对土阙。

在第一、第二重门之间的广大范围分布众多的陪葬墓,太宗昭陵的陪葬墓最多,达167座。昭陵和宣宗贞陵的范围周长达60公里,超过了长安郭城。乾陵次之,周长40公里,相当于长安城大小。以下各陵周长10公里至30余公里不等,各陵以乾陵保存最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