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骆驼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骆驼脂 【概况】: 异名 驼脂(《丹房鉴源》),驼峰、峰子油(《饮膳正要》)。 基源 为驼科骆驼属动物双峰驼肉峰内的胶汁脂肪。 原动物 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 L.,又名橐驼(《山海经》),骆驼(《本经》),馲驼(《广志》),野驼(《中国药用动物志》)。 形态 躯体较大,体高2m左右。 头较小,耳短小。鼻能开闭。上唇中裂,下唇细长。 颈长弯曲如鹅颈,项有鬣毛。背部有两个肉峰。 四肢细长,足大如盘。尾较短。胼胝体,胸部1个,前肢2对,后肢1对,共7块。雄性生殖器官弯转向后。 体被细密而柔软的绒毛,一般为沙黄褐棕色。鬣毛及前臂、峰上的毛较长。 野生的驼,肉峰矮小,毛短,四肢较长,掌狭。 生境与分布 野驼栖息于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典型大陆性气候区的广阔沙漠地带。 以骆驼刺等盐碱植物为主食,亦食红柳、芦苇、琐琐、野蔷薇、盐木、柽柳、羊栖草等,爱吃盐。分布于新疆东南部、甘肃和青海的西北部,国外尚见于蒙古。 家驼在中国华北、西北、内蒙古等地都有饲养。。 【生药】: 采集 宰骆驼时,剔取肉峰肉的胶汁脂肪,置锅内熬炼生油,去渣滓,放凉即可。 贮藏 置罐内密封于阴凉处保存。 【化学】: 含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二棕榈酸一硬脂酸、一棕榈酸二硬脂酸甘油酯)20.9%,一不饱和二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十六烷烯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二棕榈酸甘油酯)61.6%,二不饱和一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十六烷烯酸油酸棕榈酸、二油酸一棕榈酸、二油酸一硬脂酸甘油酯)17.5%。 另含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峰脂肪尚含微量磷脂。 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52。【药性】: 性味 甘,温。 ❶ 《日华子本草》:“温。” 功效 润燥,祛风,活血,消肿。 主治 风痰,顽癣不仁,筋肉挛急;疮疡,肿毒;折伤。 ❶ 《日华子本草》:“疗一切风疾,顽癣;皮肤急,及恶疮肿毒漏烂,并和药敷之。野者弥良。” ” 用法用量 内服:温酒调。外用:涂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圣济总录》:“治周痹:野驼脂炼净500g,入好酥120g,同炼和匀。每服10g,以热酒100ml和化服之。加至20g,每日3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