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斯洛,亚伯拉罕·哈罗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斯洛,亚伯拉罕·哈罗得 【生卒】:1908—1970 【介绍】: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比较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早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任讲师,后曾担任布蓝戴斯大学心理系主任兼教授。他对比较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较深的造诣,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以后,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1967-1968年度的主席。马斯洛著作很多,主要著作有:《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1943)、《动机和人格》(1954)、《人类价值的新知识》(1959),《科学的心理学》(1966)、《趋向存在心理学》(1968)等。 以马斯洛为主要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美国出现的一种心理学思潮。20世纪初期,行为主义与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在美国曾红极一时。它们抹煞或贬低人的意识和个性的有价值的品质,从动物心理和精神病患者的病态心理中直接得出人类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但由于它们“人兽不分”,在理论上日益陷入困境。于是,马斯洛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宣称要反其道而行之,把研究中心放在健康者的个性上面,重视自我或自我意识,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并对发展每个人的先天的创造需要感兴趣。 马斯洛从读大学时起,就开始著重于自我实现的人——“健康人”的研究。他选择的被试包括他的朋友,历史人物和当代著名人物(通过传记或自传)和三千名大学生。这些研究为他的理论探讨提供了进一步的资料,使他在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初期陆续在许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阐发了他的早期设想。1954年,他对这些论文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作为一本专著发表,这本《动机与个性》成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石。 马斯洛的整个心理学体系,可以说是以“需要”为核心问题展开的。马斯洛通过大量材料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动机层次论。认为,每个人的需要都是按照一定的层次排列的。基本需要有五种, “自我实现”这个描述人的需要最高层次的术语,最初为高尔德斯坦所首创,马斯洛进一步发展自我实现的概念。与罗杰斯强调个性中的意识过程不同,马斯洛强调人的潜能的作用。他运用“内省的生物学”来研究个性的形成。他说:让我来探索一下我称为内省生物学及其对教育的新概念,如果我们承认人的本质或者核心是自我的话,如果我们的确承认婴儿一生下来就彼此不同的话……则我们的首要任务便是去揭露和发现我们自己到底是什么。这包含著自我发现、自我接受及自我形成。在马斯洛看来,所谓自我实现,即人类能把自我中的潜在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的基本倾向,也就是把个人的内部的潜能作最大的实现。真正的自我实现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对大多数人来说,自我实现作为一个奋斗的目标,而这一目标遇有机会时才能部分地被体验到。他概括出自我实现者的十五个个性特征: 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思想,其基本特征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