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风湿性心脏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主要是指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系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在心瓣膜上遗留下的疤痕所致的后遗症。小儿常见的为二尖瓣关闭不全、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不同程度狭窄,其中二尖瓣受累者最多,或与主动脉同时受累,而三尖瓣与肺动脉瓣受累者甚少。本病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胸痹”、“水肿”等范畴。 〔病因病机〕 由于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心内膜炎,导致瓣膜纤维化及粘连,于是瓣膜开放困难,形成狭窄,如因瓣膜、乳头肌和腱索缩短,其间粘连,使瓣膜不能正常关闭,而成为关闭不全。并发生血液动力学改变。 中医学认为,致病原因为正气不足,风湿热邪侵犯经脉,伤及心脏导致伤阴耗气,痰饮瘀血阻滞。易致心肾阳虚,甚至阳气虚脱。 〔西医诊断标准〕 有风湿热病史。 一、临床表现 1.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症状有疲劳、面色苍白、体重减轻、心悸等。体检在心尖区可闻及Ⅱ级以上响亮吹风样、高音调收缩期杂音传至腋下与左背部。第一心音正常或减弱,第二心音可明显分裂。 2.二尖瓣狭窄:中度者活动后出现气促,重者口唇轻度紫绀,面颊潮红,休息时亦出现气急等左心衰竭现象。体检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常伴舒张期震颤。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度与中度关闭不全者临床可无特殊症状。左第三、四肋间或右第二肋间可闻及高音调吹风样舒张期杂音,重者可见颈动脉搏动强烈,脉压增宽,毛细血管搏动,大动脉枪击声及水冲脉等。 4.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瓣区有喷射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收缩压降低,脉压差缩小。 二、理化检查 1.二尖瓣关闭不全:X线示左房、左室增大,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增大,二尖瓣开放幅度加大等。 2.二尖瓣狭窄:X线以左心房与右心室增大为主,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前叶呈方形或城墙样改变。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X线示左心室增大。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在舒张期不能关闭成一条线,而呈两条相距>1mm的回声。 4.主动脉狭窄:X线示左室轻度增大。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口开放幅度减小,瓣叶增厚。 〔鉴别诊断〕 一、“功能性”收缩期杂音 相当一部分正常小儿,可有响度不等的心前区收缩期杂音,响度多为Ⅱ~Ⅲ级柔和,不遮盖第一心音,不占全收缩期,亦无左心房,左心室增大。 二、先天性心脏病 早期发现相关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可作出诊断。 三、左房粘液瘤 症状体征多呈间隙性,随体位而变更,超声心动图可以作出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风湿犯心 风湿活动期,发热汗出,口渴,胸闷心痛、心悸,呼吸困难,关节红肿、疼痛等,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二、气阴两虚 心悸乏力,动则气促,低热或五心烦热,口渴、饮不多,颧红汗出,唇红,舌质红,苔少,脉沉细数。 三、心脾两虚 心悸乏力,活动后气短气促,食少消瘦,腹胀,或有下肢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四、心肾阳虚 心悸怔忡,喘息气短不得续,自汗,面色晦暗,形寒肢冷,尿少浮肿,舌体胖淡,边有齿痕,舌苔白,脉沉细。 五、气滞血瘀 心悸乏力,动则气促,面色晦暗或青紫,唇、指(趾)发绀;胸闷腹胀,右肋下痞块,下肢或全身浮肿,舌质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脉细弱或结代。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风湿活动阶段或有其他症状时应限制活动,适当卧床休息。 2.预防感染:常用长效青霉素120万u,每月肌注1次。 二、中医分型治疗 1.风湿犯心 治法:清热除湿,祛风通络。 方药:银翘白虎汤加味。 金银花 连翘 石膏 知母 粳米 桑枝 木瓜 防己 甘草 人参 加减:胸闷心区痛加川芎、赤芍;鼻衄者加白茅根。 2.气阴两虚 治法:养阴益气。 方药:补心丹加减。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生地 玄参 丹参 当归 酸枣仁 远志 茯苓 柏子仁 桔梗 加减:气短乏力明显加黄芪;惊悸、失眠加磁石(先煎)、女贞子。 3.心脾两虚 治法:健脾益气,补血养心。 方药:归脾汤加减。 黄芪 党参 茯苓 白术 当归 川芎 远志 酸枣仁 五味子 炙甘草 木香 加减:唇淡、颧红加玄参、丹皮;多汗加防风、牡蛎(先煎);心悸怔忡加磁石(先煎)、珍珠母(先煎)。 4.心肾阳虚 治法:温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 附片 白芍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桂枝 红参 丹参 车前子 泽泻 生姜 加减:气短喘息加五味子;心悸不安加磁石、龙齿(先煎);多汗加龙骨、牡蛎;腹胀加大腹皮、槟榔;若出现端坐气急,面色灰白,口唇紫绀,皮肤湿冷,多汗,脉细数欲脱,为阳气虚脱,急予回阳救逆,加参附龙牡救逆汤: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甘草。 5.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补益心气。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味。 当归 桃仁 红花 川芎 赤芍 生地 牛膝 柴胡 枳壳 桔梗 炙甘草 人参 加减:浮肿加白术、茯苓;心悸不安加龙齿磁石(先煎);颧红,手足心热加丹皮、麦冬。 三、西医内科治疗 1.使用抗生素:凡有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对链球菌感染的反应性较高,易致湿热复发,应长期预防性治疗,应用青霉素、红霉素等,参阅风湿热篇章。 2.强心利尿:有心功能不全者,可予强心利尿药,参阅“心力衰竭”节。 3.抗心律失常:参阅“心律失常”节。 4.急性肺水肿者,可皮下注射吗啡0.1mg/kg,给氧,快速利尿,快速洋地黄类药物静脉注入,应用血管扩张剂。取半卧位。 四、外科治疗 严重瓣膜病变引起心功能不全而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时,可施行手术治疗。二尖瓣分离术、人工瓣膜替换术等。 五、中成药 1.参附注射剂10ml加10%葡萄糖100ml中静点,适用于心肾阳虚者,若阳气虚脱,可予10%~25%葡萄糖20ml稀释后静注。 2.天王补心丹:每次1/2丸,每日1~2次口服,适用于气阴两虚者。 六、单方验方 1.玉竹,每日煎服15g,30日为1疗程,适用于心悸伴阴虚证候者。 2.风心方:成人用量桂枝、熟附子9~30g,生地15~90g,白术15g,炙甘草9~15g,大枣5枚,生姜9g。小儿酌减,60天1疗程,每周停药2天。 七、食疗 1.党参苡米冬瓜汤:党参、黄芪各30g,薏苡仁50g,冬瓜20g,玉米须100g,加香油适量味精等调味品熬汤饮之,用于心气不足,水湿不化者。 2.红皮鸡蛋1个,生车前子9g,花生油少许,花生油煎鸡蛋饼,再放上车前子,将车前子包在蛋内热熟,趁热食用,每日早晚各1次,1个月为1疗程。 八、针灸疗法 针刺内关穴:取双侧内关,同时进针得气后同时捻转,捻幅120°~180°,频率80~100次/min,捻转2分钟后再留针15分钟,隔日1次,12次为1疗程,适用于气滞血瘀型。 有关心衰针刺治疗请查阅词条:“心力衰竭”章节。 〔现代研究〕 对风湿性心瓣膜病的诊治,除抗风湿治疗外,主要是纠正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治疗其他并发症,可参阅有关章节。目前中医药治疗仍局限于控制、改善症状为主,无法解决心脏瓣膜损害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总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