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火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火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古代炼丹术的最卓越成就就是发明黑色火药。唐代中期的书籍里,就记下了用硝石、硫黄、木炭混合一起制成火药的配方。火药用于军事始于唐末,宋代使用更为广泛。北宋时,开封设有“广备攻城作”(兵工厂),内专设火药作,生产毒气烟球、蒺藜火球和火炮等。《金史》记载“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南宋时,出现管状火器。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1332年(元至顺三年)铸造的铜火铳,是当今世界最早的金属管形火炮。13世纪,火药经印度传入阿拉伯,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里知道了火药。火药的发明和用于军事,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它敲响了欧洲封建制度的丧钟,使封建主的城堡和骑士们的刀剑失去了原有作用。 ![]() ![]() ![]() ![]() ![]() ![]() 火药huǒyào一种炸药,有很强的爆破和推动力。 火药huǒ yào炸药的一种,供火枪等使用:邢部题奏云南节度使王忠一本,就获私带神枪~出边事。(一○一·1291)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文化、生活部 > 其他 > 火藥 火藥 huǒyào 用以引燃或發射之物。宋人《武經總要》載有火藥配方,爲最早之文獻記録。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火器》:“紅夷砲鑄鐵爲之,……中藏鐵彈併火藥數斗。”參閱其書《火藥料》及《武備志·軍資·火》。 火药 火药能着火的药。最早为中国人发明。中国古代的黑火药,由硫磺、硝石和木炭按一定比例组成。硫磺、硝石在《神农本草经》里被列为重要药物。后来,人们在炼丹、制药的过程中认识了它们易燃的特点。《诸家神品丹法》载有唐*孙思邈的“丹经内服硫磺法”,所用药物与制黑火药同,仅制法与用途各异。北宋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记载了三种火药配方,为火药最早的书面记录。甘肃武威出土的西夏铜火炮和西安出土的元代铜火铳,均装有火药。中国火药经印度、阿拉伯、西班牙传入欧洲。 ☚ 敦煌绢画“火枪” 西夏火药 ☛ 火药 006 火药火药是一种可由火花等火种引燃而具有爆炸和推动作用的混合化学品。古代的火药均由硝石、硫黄和木炭组成,又称黑色火药。唐初孙思邈所著《丹经》以及其后的多种炼丹书中均有烧炼硝石、硫黄和木炭这一混合物的记述,并因其易燃而在书中被称之为“火药”。我国的火药约出现在公元6世纪前后,不能确认为某人发明。据载,晚唐时我国已将火药用于军事(火炮、飞火之类火攻武器)。宋初曾公亮等所编《武经总要》详述了各种应用火药的配方。约12世纪,我国的火药制造技术传入阿拉伯;13世纪下半叶欧洲人从阿拉伯文书籍中获得有关火药的知识,欧洲首次提到火药的时间一说是1285—1290年之间,一说是1327年,但将火药用于军事武器当在14世纪上半叶。 ☚ 造纸 火药燃烧延发剂 ☛ 火药炸药的一类。燃烧时发生的大量气体具有爆破或推动作用。最早应用的是中国发明的黑色火药。根据化学成分和性质分为单基药、双基药、黑色火药和高分子混合火药等。主要用作引燃药或发射药,双基药和高分子混合火药可用于火箭和导弹,故有“火箭推进剂”之称。 火药炸药的一类。可用火花、火焰或点火器材引燃的药剂。燃烧时放出大量的气体和热,具有爆破或推动作用。最早应用的“黑色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根据燃烧时的性质,可分为有烟火药(如黑色火药)和无烟火药(如硝化甘油火药)两类。主要用作引燃剂和发射火药。 火药在无氧气助燃条件下,能迅速、有规律地稳定燃烧,并释放出大量热能和气体的物质。军事上主要用做枪弹和炮弹的发射药,做火箭和导弹的固体推进剂。火药的主要成分包括:可燃剂、氧化剂和改善火药性能的添加剂(如用以调节燃烧性能的催化剂;增加贮存期的安定剂;消除炮口焰的消焰剂;降低烧蚀性的缓蚀剂和可改善工艺性的附加等)。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火药huǒ yào《本草纲目》石部第11卷附录诸石(1)。古药名。《本草纲目》中有名未用者,今不入药用。 火药 火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至迟在唐代, 方士在炼丹中认识到点燃硝石(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会发生激烈燃烧。宋初曾公亮《武经总要》载有世界最早的三种火药配方, 与后世黑火药相近。当时军器监设有火药作, 专造火炮、火箭、火蒺藜等火器。 ☚ 圆刃 突火枪 ☛ 火药 火药huoyaopropellant具有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固体含能材料。当给予适当激发能量时,它能够在没有外界助燃剂(如空气中的氧)参加下迅速而有规律地燃烧,并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其高温高压气体用于枪炮发射时作膨胀功,用于火箭发动机时作推进功,故而成为武器发射弹丸和推进火箭运动的能源。 ☚ 火工品 炸药 ☛ 火药 火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火药的成分主要为硝石、硫磺、木炭等,具有易燃和爆炸的特性。古代医书把硫磺、硝石列为药材,所以称为“火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研究炼丹术的过程中,对火药的发明做出一定贡献。他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一书中叙述的把硫磺、硝石和皂角放在一起烧的硫磺伏火法,是早期的火药配方。北宋时,在汴京有专门制造火药和火器的官营手工业作坊。曾公亮编纂的《武经总要》 中记载3种不同用途火药的配制方法。表明人们已经掌握了火药的性能。北宋至明代,利用火药制造的火器,逐渐由燃烧性的发展为爆炸性的。先后创造发明“火枪”、“突火枪”、“火铳”以及利用火药喷火助推类似火箭的武器。中国发明的火药约在13世纪时传入阿拉伯,又由阿拉伯人把火药及火器传入欧洲。火药的发明及其运用,对推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社会经济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指南针 胶泥活字 ☛ 火药gunpowder;powder 火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源于炼丹术。在长期炼丹知识的积累中,人们对木炭、硫黄及硝石的认识逐步加深,唐代时, 已认识到这三者混合后会发生异常激烈的燃烧,并逐渐引用于制作武器。大体在唐末宋初出现了火药箭、火炮等,其后又有火箭、火球、火蒺藜等多种火器出现。北宋《武经总要》中记载的三种火药配方已与黑色火药颇相类近。南宋及元,火器更有所进步。十三世纪前期,火药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在欧洲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又传入欧洲。十四世纪时,英法才应用火药及火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