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雪兮漼溰,冰冻兮洛泽。
【集校】: 洪兴祖:霜雪兮漼溰,冰冻兮洛泽。 校语:(漼溰)一作溰溰,一作漄漄。《集韵》引此云:冬冰兮 凙。 黄省曾、朱多煃、庄允益:同洪本。 明繙宋本:同洪本。 校语亦同。 刘师培:《广韵》十九铎引作“冬冰之 泽”。 闻一多:“洛泽”当爲“ 凙”。《玉篇》曰“ 泽,冰貌。”(《説文》曰:“垎,土乾也,一曰坚也。” 垎声同义近。)“霜雪兮漼溰,冰冻兮 泽”,文相偶。漼溰爲霜雪貌,则 凙爲冰貌矣。 注曰:“洛,竭也,寒而水泽竭成冰。”读洛爲涸,又训泽爲水,并依误文爲説,失其义矣。《新撰字镜》二水部,《广韵》十九铎,《集韵》十九铎引并作 泽,当据正。 。【集释】: 佚名:(漼溰)积聚貌。 洛,竭也。寒而水泽竭,成 。 洪兴祖:漼,音摧。 溰,五来切。 霜雪积聚貌。《集韵》:冰谓之 泽,其字从仌,上音洛,下大洛切。 又曰:凙,冰结也。引此云:冬冰兮 泽。 汤炳正:依以上六句句例,“ 凙”当状结冰之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