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陈独秀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陈独秀主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统治地位的右倾妥协的总政策。 以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为代表。早在1923年,陈独秀就提出了“二次革命论”的错误观点,认为中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待资本主义发展后,无产阶级再发动第二次革命。 国共合作后,他又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放弃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对蒋介石排共、反共行动妥协让步。到1927年初在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的紧急关头,陈独秀自动放弃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致使大革命遭到失败,已经发展到6万多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只剩下1万多党员。 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作了深刻的批判,从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亦即陈独秀主义。《矛盾论》:“中国共产党方面,在第一次统一战线时期,它是幼年的党,它英勇地领导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但在对于革命的性质、任务和方法的认识方面,却表现了它的幼年性,因此在这次革命的后期所发生的陈独秀主义能够起作用,使这次革命遭受了失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